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文旅部门“卷”吆喝是个好开端

近日,在哈尔滨旅游爆火之后,各地文旅也开启了“内卷”之路。先是河南文旅两天半内发75条视频;后有河北文旅官方账号连夜改名,应网友要求从“河北旅游”更名“河北文旅”;江苏文旅、山东文旅发布“我姓苏”“我姓东”喊麦宣传视频,更是引发了各地文旅的喊麦浪潮。

从淄博烧烤带火一座城,到哈尔滨火爆出圈,互联网流量成为可以窥见的网红“密码”。细看这些视频,从“跟风”到“造梗”,从“蹭热点”到“玩花样”,可谓是各出奇招。面对这些“花式整活”,网友们在调侃之余,也纷纷表示乐见文旅宣传开始“接地气”。应该说,此次各地文旅部门“卷”吆喝,变着形式在视频平台上推介自己,正是拥抱社交媒体,以更加亲民的姿态和更低的身段进行网络营销的一次积极尝试。

当前,社交媒体不断激发文旅产业新的活力和潜力,为城市形象“破壁”和“出圈”提供了新的机遇。有调研报告显示,从最初的目的地选择,到旅行中的购物、餐饮,处处渗透着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今天,不论是分享网站上的一组美图,还是短视频平台上的一个片段,都可能带火一个地方,吸引无数人前去打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部门与时俱进,转变理念、创新思路,向有网感、会玩梗的方向努力,从而不断贴近广大年轻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旅游进入大众化消费的当下,各地文旅部门此番“内卷”,并不是简单地比创意、比技术,而是比服务、比真诚。“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河北文旅”主动开放投稿邮箱欢迎网友建言献策,正如有网友指出的,主打就是一个“听劝”;“河南文旅”不仅在洛阳高铁站安排“护卫”接站,还安排了经典豫剧进景区……一个地方的待客之情,正是在一次次双向互动中升温和凝聚。而回过头来,无论是有“淄”有味的淄博,还是“滨”至如归的尔滨,泼天的美誉背后,正是游客对其贴心服务的最好打赏。

商务部将2024年确定为消费促进年,提升文旅质量,是对游客信任的回馈,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当然,正如很多人的提醒,“出圈”不能简单等同于“流量”,其本质是文化底蕴和服务的支撑,在互联网上花式“整活”,也未必能复制淄博或者哈尔滨的成功,但无论如何,合作共赢的全网联动已为文旅经济开辟了新的机遇,我们乐见更多地方与互联网、与游客的“多向奔赴”。

(魏晓敏)

责编:孟亚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