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个工作日,总投资1亿美元的智能终端主板制造项目落户如东。项目实施主体顺海科技(如东)有限公司负责人郑俊信心满满:“签约即发照,力争今年5月投产。”
开年即开工,起跑就快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全力进击新梦想——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
“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以工业化的‘树大根深’支撑现代化的‘枝繁叶茂’。”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说,南通正处于战略机遇落地转化的风口期、产业优化布局的加速期、冲刺下一个万亿的“打桩期”,必须以项目大突破支撑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实现发展高质量,奋力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再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历史荣光,为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
登高望远,“第一会”抬高新坐标
“新年第一会”具有风向标意义。1月4日,南通今年首场全市大会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还将中天科技董事长薛济萍等“张謇杯”杰出企业家代表请上主席台。
置身大坐标,南通清醒看到“长中之短”——对比全球发达经济体和国内先进城市,南通的工业总量还不够大、质量还不够优、结构还不够好。登高望远,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标为全省“挑起大梁”多作贡献的任务,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南通进击“下一个万亿”的必然之举。
时与势之变,让南通更加“坐不住”。多重国家战略的持续转化、叠加赋能,尤其长三角一体化多年纵深推进,区域经济地理格局重塑、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都处在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六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规上工业总产值到了冲刺2万亿元的关键阶段……关键时期要有关键举措,机遇转化需定更高追求,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是必由之路。
决心和行动,彰显在“新年第一会”会场内外。会场外,张榜公布全市营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明星企业,盘点工业家底;会场内,印发《南通未来产业发展研究》,确定五大方向和10个细分领域,布局未来赛道。会上明确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南通路径”:在巩固产业体系较为完整优势、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形成传统产业“老树新枝”的转型之变,新兴产业“含苞怒放”的蓬勃之姿,未来产业“拱土而出”的突破之势。
以进促稳,“双支撑”抢抓大机遇
“进”需要把握机遇,“稳”需要战略支撑。围绕“江”和“海”,江海大地下出先手棋,妙做新文章。
前不久,南通紫琅湖畔,一场盛会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当天,长江口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启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首个分中心落户南通。上海嘉定、宝山、浦东和苏州太仓、常熟、张家港等长江口地区的嘉宾齐聚一堂,共襄“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盛举,引发广泛关注。
风起长三角,潮涌长江口。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中策划布局先手棋,南通首倡在长江口建设以产业创新为重点的协同区。如今,这一倡议逐步从设想走向现实:2023年7月,“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写入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决定》;12月,“做实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成为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重要部署。
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签约落地,如皋“科创飞地”开进上海“大零号湾”,海门经济开发区与上海临港集团谋划共建“漕河泾”品牌园区,苏锡通园区与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深化合作……从板块到园区,“更大力度跨江融合”个个争先。以深层次对接上海、宽领域融入苏南为战略路径,紧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开局即突破,起步就抢跑。
聚焦“长江口”,南通找准了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棋眼”。
把沿海作为发展关键变量、最大增量,南通摆开向海发展的“大棋盘”——打造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
1月5日,2024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出炉。通州湾示范区收获中国石油南通新材料基地一期等5个项目,入选数居全市各县(市、区)前列、市属开发园区首位。近3年,“大通州湾”累计开工建设10亿元以上项目79个,长三角万亿级临港产业新基地呼之欲出。
“两大设想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一体推进优江拓海、江海联动、陆海统筹,成为南通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两大战略支撑。”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分析,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特别是未来4-7年交通格局发生巨变,南通发展在跨江融合、向海图强中将绽放更多精彩。
敢闯敢为,“三三四”蹚出宽路径
1月4日,与新型工业化推进会同一天举行的,还有全市“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动员会。通往会场的走廊上,巨幅落地喷绘榜单十分醒目,县(市、区)、重点园区等10个板块“2024年度一季度计划开工重大项目情况”一览无余,吹响“开年即开工”冲锋号角。
项目是新型工业化的“源头活水”,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关键要集聚培育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的产业项目。南通创设“龙虎榜”“金银铜杯”,实施季度“夺杯”、排名“挂榜”、实绩“晾晒”机制,激起全域项目拼抢热潮。近两年,全市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27个;2023年131个新竣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平均建设周期约18个月,同比缩短3个月;认定科创项目1428个,较上年增加一倍。
更为直观的感受,南通的百亿级项目从过去“几年招一个”到现在“一年招几个”,“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的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成为鲜明标识。“三大举措”抓当前,南通铺展“三三四”施工图:持续深化招商引资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三个年”活动,推进产业倍增、城市更新、债务管理三个“三年行动”,落实招商引资季度分析会、项目建设季度观摩会、科技创新双月例会、企业上市月度联席会等经济工作“四项机制”。202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1.3万亿元,工业用电量增长17.4%、列全省第二。
“‘下一个万亿’看什么?看上海,看海上,看创新!”南通市市长张彤说,通过新型工业化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力争5年实现六大重点产业集群规模翻番,达到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0%,基本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世停 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