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时论 | 唤醒旧“街场”,打开新“市面”

经济面面观,“市面”最直观。新的一年,实体零售业积极拥抱变革,为中国经济“市面”点燃热度。北京今年计划对30万平方米商业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上海正更新南京路商圈建筑外立面打造“百变取景框”,南京中央商场空间改造项目近日入选江苏省城市更新试点名单……放眼全国,各地商圈改造蹄疾步稳,转型升级蓄势谋变。

电商网购改变了实体零售的生存环境,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等传统消费场所正努力寻求转型,商圈也随之改变面貌。在新商圈崭露锋芒的同时,不少老商圈也在改造升级中成功突围“出圈”。从商场里的博物馆,到菜场里的咖啡店,这些老商圈通过“商场、广场、秀场”的有机组合,赢得消费者青睐。都说“几家欢喜几家愁”是市场的常态,而机遇与风险也是并存的,特别是地理位置优越的老商圈、旧“街场”,更应尽快找到创新“密码”,创造有效供给,延续商业价值。

旧“街场”的优势有待“唤醒”。建设好老商圈不仅是经营主体的商事,也是城市治理的大事。老商圈的市口、名气和商业文化优势,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南京新街口、武汉汉江路、沈阳太原街,这些百年商圈堪称城市的“脸面”,由不得半点马虎。在城市漫步热潮下,老城区成为人们热衷的旅游目的地,而城市老商圈能不能与时俱进,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旅游体验。有的老商圈,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应对业态落伍、人气下滑的办法不多,有“温水煮青蛙”的危险。城市更新,别忘了老商圈的“唤醒”,应充分激发其中蕴含的商业与文旅潜力,为文旅消费打开新的“市面”。

“旧瓶”也能装“新酒”。有的旧“街场”,门面就是号召力,通过外立面出新修缮,围绕城市更新“塑形”,就能起到较好的引流效果。也应看到,商圈的根本在于“商”,在注重“外貌”和“气质”的同时,也要强健“骨架”和“经络”。商圈主打线下消费,其“护城河”不在于商圈“有什么”,而是消费者“要什么”。与线上消费相比,线下消费拼价格、比便捷都难以“讨巧”,唯独在“情绪价值”的提供上,有难以撼动的优势。商圈不仅是购物场地的提供方,更是生活方式的提供方,让人们感受悦己,让家人一同分享,让朋友在此共聚……这些消费新体验,为消费者提供了难以拒绝的消费理由,构成了商圈的核心竞争力。

先立再破是关键。商圈改造仅靠“加减法”,难以打破“千店一律”的老样子,不妨聚焦“乘除法”,在“特色主题”上作出新文章。比如北京西单商场的新一轮改造,摒弃传统百货模式,主打品质生活、运动健康、智能生活与文化传承。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归根结底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旧“街场”应找准自身优势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结合点,在孵化新的消费场景、引领新的消费风尚、展现新的科技成果、讲好新的文化故事等方面精准发力,从而在市场中找到新的坐标定位。期待更多旧“街场”悉心筹备、整合资源、厚积薄发、脱胎换骨,为市场注入“新动能”,给消费者带来“新惊喜”。(袁媛)

责编:魏晓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