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
又双叒叕登上央视啦!
日前
央视《朝闻天下》栏目
以《我国今年秋季候鸟迁徙达到高峰
看“机器人”如何记录候鸟影像》为题
将镜头对准大丰
候鸟拍摄背后的故事

为了拍摄到不同视角的候鸟影像
我们的记者采用了一种
全新的拍摄手段——机器人拍摄
相比人工拍摄
机器人可以最大程度
减少对鸟类的惊扰
而且穿上了迷彩服的机器人
更加接近自然
下面
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些机器人

江苏盐城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中间节点,每年数以万计的候鸟把这里作为越冬地或中途停歇地。这两天,在盐城大丰野鹿荡湿地,聚集了大批从北方飞来的候鸟,其中有不少是珍稀鸟类,为了近距离拍摄这些珍稀候鸟,我们请来了一大一小两台机器人。


这个大的像小坦克的机器人设备,大概有400多斤,眼前这个360度全景展现万鸟归巢的画面,就是由大机器人拍摄的。画面中,夕阳西下,觅食的候鸟成群归来,在栖息地上空盘旋飞舞。机器人设备技术人员薛海然告诉记者:“我们这款机器像坦克一样能够在非常崎岖的的道路上进行自动行驶,它具备七个摄像头。上面有一个,下面有六个,全景都能够拍下来。”


这是小机器人用32倍焦距镜头成功拍摄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在画面中,可以看到黑脸琵鹭在水面上捕食、嬉戏,或成群飞起,在天空盘旋,或滑翔落至另一处水面。 薛海然说:它是具备一个360度全景拍摄的摄像头,它的下边是滚轮式的,它可以自动地通过滚轮和360度摄像头,把周边景色全部拍下来,那么它在采集完这些数据之后,可以用这种AI识别的数据,传输到后台来自动处理这些数据。”
借助机器人的帮忙也大致计算出了盐城大丰野鹿荡湿地候鸟的数量。江苏盐城大丰黄海野鹿荡湿地研究所所长马连义告诉记者:“应该有个三、四万只。 现在这里的候鸟已经成规模了,原来可能这一带生态环境也没这么好,生态环境也没有这么稳定,所以有些候鸟就断断续续地来,那么现在这里的生态环境已经相对稳定了。”(丁一 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