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大寒过后年味渐浓,“严寒之巅”注意防“五寒”

交汇点讯  120日是大寒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授时通考》有云:“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江苏省中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中医师郭银华表示,进入大寒节气,天气已至严寒之巅,但物极必反,阳气也正在悄然生发,距离立春只有短短十余天了,阴阳转换、新旧更替之时最易生病,一定要注意身体养护。

要着眼于“藏”

 《黄帝内经》中提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郭银华解释,这句话也道出冬季养生的要点。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此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

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在此期间,不建议大家在寒冷的早上或晚上进行户外运动。

要心情舒畅

心舒气顺,脉和血宁,全身百骸皆温,乃能御寒。郭银华介绍,大寒之际,天寒地冻,风刺骨裂。要保持心旷神怡,心情舒畅,使体内气血和顺,不扰乱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内蓄,邪不干入”。

要合理进补

中医认为冬季是肾经旺盛的时期,而肾主咸,心主苦。根据五行理论,咸胜苦,肾水克心火。“如果摄入过多的咸味食物,会使原本就偏高的肾水更加旺盛,导致心阳的力量减弱”。因此,郭银华表示,冬季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即减少咸味食物的摄入,增加苦味食物的摄入,以平衡肾水的旺盛,滋养心气,保持心肾相交,阴阳平衡。为了增强心阳的力量,可以多食用一些苦味的食物,比如苦瓜、莲子心、苦荞麦、杏仁等。

此外,还应该选择热食,以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不要过多食用燥热的食物。

郭银华说,食物的性味可以分为平补、温补、清补等几种类型,为了更好地达到冬季补养的效果,我们应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和食物的属性来选择进补方式。

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来说,冬季适合选择一些性味平和的食材进行平补,例如山药、枸杞子等。对于冬季畏寒怕冷的人来说,适合选择一些温性的食材进行温补,例如核桃、红枣等。而对于肥胖、发热等人群来说,冬季适合选择例如萝卜、大白菜等食材进行清补。另外,专家也提醒,不能盲目乱补,否则不仅无益于身体健康,反而可能会带来副作用。

要预防“五寒”

大寒,意味着天气极度寒冷,郭银华提醒,养生保健要特别注意预防“五寒”。

1.防颈寒

冬季是颈椎病的高发季节,颈部作为人体的“要塞”,不仅布满血管,还汇聚了许多关键穴位,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至肩部的肩井穴,保持颈部的温度对于预防颈椎病尤为重要。戴围巾和穿立领装是保护颈部不受寒冷侵袭的有效措施。

2.防脚寒

“百病从寒起,寒从足底生。”在冬季最冷的时候,足部保暖尤为重要。选择厚底的鞋子和厚袜子是必不可少的。最简单且有效的驱寒方法还是泡脚,温阳足浴可以为身体驱散寒气,带来温暖。

3.防腰寒

腰部是“带脉”穿行之地,带脉具有约束诸经脉的功能。一旦腰部受寒,经络失去约束,寒湿之气便容易入侵。同时,腰部与肾脏相关联,肾脏是先天之本,负责储存精气,主宰封藏功能。在大寒节气,尤其要重视腰部的保暖,避免受到寒冷的侵袭,以保养阳气,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健康。

4.防鼻寒

防鼻寒是保护呼吸道健康的第一步。对于患有鼻炎、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秋冬季节的寒冷空气容易刺激鼻腔,导致不适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

5.防肺寒

《黄帝内经》中提到“形寒饮冷则伤肺”,寒冷的天气会对肺部造成伤害。大寒时节气温仍然很低,人体肺气较弱,抵抗力相对不足,此时寒气容易通过呼吸道的门户侵入人体,导致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甚至诱发哮喘。为了防治哮喘,首要目标是做好保暖工作,特别是背部和脖颈等关键部位的保暖。

通讯员 麻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责编:杨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