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十四冬专访丨速度滑冰运动员郭丹:让更多人看到“轮转冰”的无限可能

114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公开组女子团体追逐决赛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角逐。江苏队派出郭丹、李思杉、李乐铭3位出战,最终以30783的成绩位列第4名。此前,郭丹还在公开组女子集体出发比赛中获得第4名。“有点遗憾,但自己在过程中尽力了、拼了就不后悔。”对于自己运动员生涯的最后一战,今年33岁的老将郭丹说。

郭丹(中)和队友们在十四冬比赛中 图片来源: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

记者联系上郭丹的时候,她刚刚结束十四冬的比赛,从内蒙古海拉尔回到苏州。作为由江苏培养的我国轮转冰第一人,郭丹在职业生涯中不仅获得了轮滑项目的“大满贯、参加了多届亚运会,更是作为速度滑冰运动员先后参加了平昌冬奥会和北京冬奥会,是我国少有的“冬夏两栖”运动员。“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冬运会了,十四冬对我来讲包含的意义更多,我已经是场上年龄最大的运动员了,这应该是我最后一场大赛了;同时我和队友们也代表了南方‘轮转冰’的运动员参赛,希望更多南方人通过我们看到冰雪运动的无限可能。”

郭丹在平昌冬奥会上

“一开始目标肯定是想上领奖台,两个第4名确实有点遗憾。其实为了比赛那一两分钟,对我来说,背后长时间付出努力的过程更重要。这次比赛让我看到我通过一段系统的训练以后,在这个年龄状态下还可以进步,我已经很高兴了。”从十四冬的备战,到参赛,各种经历让郭丹直言“确实很难”。去年正式进入十四冬备战状态的同时,对于轮滑运动员意义非凡的杭州亚运会备战也迫在眉睫,江苏队在去年杭州亚运会选拔赛后的5月前后“无缝”转到冰上训练,去年10月前后,江苏队出征参加十四冬公开组速度滑冰预赛。“在预赛中取得靠前名次才确保拿到今年十四冬的决赛资格,速度滑冰现在国内的竞争非常激烈,其实我们队伍中运动员的个人成绩都不占优势,因为我们都是轮滑运动员出身,场上应变能力强一些,最后我参加的团体追逐和个人集体出发项目都进入了决赛。”

郭丹(左三)在北京冬奥会比赛中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万程鹏/摄

对于老将郭丹自身来说,备战十四冬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2019年底,她左脚踝骨骨折、韧带断裂,两脚植入了钢板。“其实我中途曾想过要退役,刚好北京冬奥会开幕,我想再尝试一下看还有没有可能恢复到之前的竞技状态,最后一步步走到现在,在十四冬上也发挥了自己应有的水平,对我来说就是胜利了。”郭丹始终享受自己作为运动员的生活,也始终有坚定的目标:尽自己最大可能站在赛场上为国争光、为省添彩,让更多人看到轮滑和速滑的成功实践,“其实作为年龄大的运动员,恢复训练中遇到的困难有很多,因为我心里的目标始终没有变,所以我要求自己能一直往前走,年龄和伤病都不是理由。”

郭丹(左一)在轮滑赛场

在冰雪资源并不充足、冰雪运动“家底”不算丰厚的江苏,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发展战略下,多年来着力推进运动员的跨界选材模式。2015年前后,郭丹成为国内第一个尝试“既练轮滑、又练滑冰”的运动员,而今江苏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了她走过的这条路:2016年,江苏省在苏州市轮滑优秀运动队基础上正式组建省速度滑冰和轮滑队,如今这支队伍有约15位“轮转冰”的青年组和成年组运动员,此外在基层也有“轮转冰”的青少年梯队。和郭丹一起参加本次十四冬公开组速度滑冰的江苏队运动员,全部都是“轮转冰”模式培养的“两栖”运动员。“我希望自己从轮滑转到滑冰的过程,可以给已经或者打算从事这两项运动的年轻人一些开拓的思维。如果有更多人加入这个行列,或者认识到‘轮转冰’的可行性,我觉得对于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除了经常跟队里的弟弟妹妹们交流,郭丹发现,这几年在国内比赛时,有不少南方省份的教练都会和自己交流“轮转冰”的难度、训练等情况,越来越多的省份也陆续培养自己的“轮转冰”运动员。

郭丹(左二)在北京冬奥会比赛中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万程鹏/摄

十四冬赛后,郭丹在朋友圈里写道:“22年的运动生涯,精彩万分,足矣!接下来即将开启人生新篇章。”十四冬后正式宣告退役的郭丹告诉记者,接下来,她将出任苏州一所高校的体育教师,换了一种身份,但她永远不会离开自己挚爱的滑冰和轮滑运动。“一路走来,我有成功,也有失败,成为老师后,站在更高、更广阔的平台,我希望能把自己‘轮转冰’的经验、运动生涯的经历和冰雪运动相关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

站在新起点的郭丹还有一个“小目标”:早日成为一名演讲人,“曾经可能不少人认为南方在开展冰雪运动上有限制,现在我们看到有轮滑这样一个突破口。我想去全国的一些学校、专业队、俱乐部给大家分享我的经历:如果想练滑冰可以开拓思路,从小从轮滑练起,慢慢培养。也希望给一些受伤,在退役和不退役间犹豫不决的运动员们分享我的经验,帮助他们度过低迷期。总之,属于‘轮转冰’的辉煌还在后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依依

责编:吴雨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