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消费环节浪费率占比最高,如何减少消费端食物浪费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要想牢牢端好“中国饭碗”,除了要把好粮食生产关,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和营养安全的一项重要途径。

《2023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食物总体损耗浪费率为22.7%。从环节上看,损耗浪费主要发生在产业链两端,生产和产后处理环节以及消费端约占总损耗浪费量的76%。受饮食消费习惯的影响,消费环节的浪费率在全环节中占比最高,其中谷物、蔬菜浪费率较大。数据显示,粮食的损耗浪费率为16.4%,其中消费端的浪费率为9.4%,占总损失的57.3%,主要原因是主食在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中占比不断下降,而学校、外卖等供餐中主食份额较大且品质不高。

食物的损耗也直接导致了营养的流失,我国损耗浪费的食物可以为全体居民提供66天营养供给,损失最严重的营养素是维生素C,其次是铁和钾,损失均达到推荐摄入量的50%以上。在粮食和动物产品的营养损失中,消费阶段都是最为严重的环节,人体所需的部分营养在嘴边悄悄溜走。与此同时,食物损耗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测算,食物损耗与浪费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8万亿元,占农业产值的22.3%。

研究表明,我国食物损耗与浪费约有一半减损空间,可满足1.9亿人一年的需求。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消费阶段是减少食物损耗与营养浪费和经济损失最有效的环节。为了降低消费端的食物浪费,我国于2021年4月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为全社会确立了餐饮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各部门也陆续出台了《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餐饮业反食品浪费管理通则》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有力推动了餐饮环节的反浪费工作。减少食物损耗与营养流失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每个消费者切实养成良好的食物消费习惯。

“食物消费端主要分为居家消费和在外消费两个场景。居家就餐时,建议大家在采购环节尽量选择小分量、小包装的食材,在制作时也要按照适量原则,满足当餐的需要量即可,如果吃不完也可以采取科学的储存办法,留置下一餐食用。另外,选购净菜、半成品食材等再进行加工烹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餐食制作过程中的浪费。”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战略中心副主任徐海泉表示。

“在外就餐时,也提倡消费者根据食量适度点餐,摒弃大吃大喝的习惯和好面子的思想。”徐海泉建议,商家可以提供小分量的餐食,供不同人群选择,有关部门也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鼓励消费者把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带走,减少餐饮浪费。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