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交出江苏好答卷 | 邓清之:孜孜不倦地修补旧藏、雕刻新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实地考察古城保护和文化传承,并深刻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1月22日,省人大代表,金陵刻经处高级刻字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邓清之,在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到完成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我更有信心,把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推广到更远的地方。”

“非遗”不仅要“承”,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还要“传”,传播技艺精髓,“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文化遗产,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邓清之介绍,在金陵刻经处,保存着十二万五千余块经版,最早的古版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间,这里传承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从唐代发明以后,带动了人类的文化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她说:“我和我的师父徒弟们,在孜孜不倦地修补旧藏、雕刻新版,是为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字继续雕版传承,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实践中,邓清之和自己的师傅、徒弟们以非遗本源为载体、以古老手工艺为生产要素,进行文化创意创造,努力促成非遗传播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见人见物见生活更见精神!”邓清之有针对性地提出,要利用新媒体多进行视频传播,在传承文脉中彰显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让非遗“活起来”,让传统文化“动起来”,让文化自信“强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非遗文化传播更好地与经典文化传承相融合。”她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沈蕾 曹阳 周天琦 万程鹏 曹家瑞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