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交出江苏好答卷 | 杨凤辉:做新时代“大先生”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交汇点讯 拔尖创新人才如何培养?1月22日下午,省人大代表、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副校长杨凤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出了自己的思考:培养“龙头”在高等教育,“基点”却在基础教育。

如何将“基点”夯实?杨凤辉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关键在于为所有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夯实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础”。聚焦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潜质、基本素养、综合素质,聚焦数学、科技、人文、艺术、体育多个领域,开垦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和创新力,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和领袖气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行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将新颖多样的“思维”和“点子”发展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大创新”。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牢记嘱托,杨凤辉在履职中通过优质提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代言是最为有力的“武器”。她提出的“关爱城镇留守儿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议,推动解决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教育难点与痛点;“普法进校园”的建议则推动公检法等相关执法部门、教育部门和社区联手开展一系列普法活动;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校本实践中,杨凤辉带领团队充分依据学校九年一贯制办学优势,开发小初贯通的系列特色创新课程,努力开辟小初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新路径……“我一直认为,通过自身认真学习、扎实做事、善于发声的行为示范,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的不二法门,也是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的必由之路。”杨凤辉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沈蕾 曹阳 周天琦 万程鹏 曹家瑞

责编:钱晶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