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盛会关注|擦亮新时代鱼米之乡“金字招牌”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江苏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物产丰饶、宜居宜业,自古就是令人向往的鱼米之乡。近年来,江苏上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鱼米之乡“金字招牌”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内涵,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前行路上,我们要狠抓落实,积极有为,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擦亮新时代鱼米之乡“金字招牌”。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建成100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把3000个以上行政村、200个以上乡镇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203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强省基本建成;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基本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江苏科技教育资源丰富、力量雄厚,全省拥有涉农科研院(所、校)70所,涉农科研教学单位科研人员6000多人。我们要将这些农业科教资源握指成拳,突出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集聚科技资源,不断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涉农院校数量多、办学质量高的优势,鼓励开展订单式、定制化培育模式,加大各类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力度;大力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引导科研人员围绕产业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研究,加快推动江苏农科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创新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

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是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必须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要依托乡土资源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重点建设优质粮油、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绿色果蔬等重点产业链以及水稻、生猪、小龙虾、食用菌等重点细分产业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基础好、潜力大、成长性强的市域县域特色链;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强化农业品牌管理,不断壮大老品牌、挖掘新品牌、培强大品牌,逐步提高品牌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培育农业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引导其向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推动农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激发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必须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坚持推进就业富民、创业富民、产业富民、改革富民不动摇。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共建紧密协作的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优化乡村就业创业环境和服务供给,建立有利于农民灵活就业和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制度,带动农民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

孟亚生

责编:韩宗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