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两会聚焦丨谢婧婧: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要加强全链条科技创新与应用

此次参会,省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授谢婧婧带来进一步强化江苏省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工作的提案。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又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然而现阶段,耕地占用与保护的矛盾和压力十分突出。”谢婧婧表示,作为可以改造利用的非传统耕地资源,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能够有效补充现有耕地,是农业综合生产的重要方面,也是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部署。

在日常调研中,谢婧婧发现,江苏人均耕地面积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约为0.7亩,且可用于补充耕地的后备资源逐年减少,补充难度持续增大。“目前江苏可作为补充耕地来源的沿海未利用盐碱地约6.2万亩,沿海滩涂约1.54万亩,盐碱度3‰以上的坑塘水面及其它草地约66.03万亩,这些盐碱地都可以作为江苏的耕地后备资源!”

但目前,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不少问题。她坦言,盐碱地综合利用缺乏顶层设计,各部门多头管理;重盐碱地土壤改良工程,但与后续品种选育与种植养护创新技术协同不够;地方政府、企业、资本及广大农民参与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等问题。

谢婧婧建议,统筹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关系,通过顶层设计、多部门联动,制定我省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规划;加强全链条科技创新与应用,因地制宜、产学研协同,打造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示范基地;健全盐碱地综合利用激励约束机制,政策引领、产业主导,确保盐碱地的长期稳定综合利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