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春走基层 | 一块钱理发,八年不涨价

交汇点讯 理了头发过新年。116日一大早,南通崇川虹桥社区惠虹服务处热闹不凡,沙发上、椅子上坐满等待理发的人,大家相互说笑,聊天,气氛十分融洽。

一个剃刀,一把剪子,一把梳子,一块毛巾,准备好工具,再披一件橙色马甲,社区三名“理发师”在服务处简易的理发室内上岗了。

用毛巾把头发打湿,再用电动剃刀把耳边、脖颈的头发修理干净,最后把过长的头发精修一遍,掸掉碎发,十几分钟,一个清清爽爽的新发型就诞生了。家住虹桥新村51幢的张家冬,起身照照镜子,满意地把一元硬币投入服务处墙壁上挂的钱箱里。

理发1元钱,这间理发室坚持了8年。

虹桥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老龄人口众多。201512月,街道组建成立“壹圆理发室”,每周二上午营业,仅需一元钱,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就可以在“家门口”理发。

顾客60岁以上,师傅们年纪也不小,现场三名理发师平均年龄已超过70岁。年纪最大的张永馨今年78岁,是理发室的“元老”。张永馨告诉记者,过去只是在家帮老伴儿理发,加入“壹元理发室”,让自己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除了张永馨,理发室日常还活跃着9名志愿者,八年来,大家相互扶持,有事顶上,除了寒暑假以外,周二从不打烊。

 “老李啊,年纪大了可不能贪嘴,更要注意饮食。”理发师蔡学珍,退休前是南通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她喜欢在理发时给顾客科普养生知识,上了年纪,难免有个头疼脑热,大家也乐意向她请教。

“理发只要一块钱,现在到哪儿还能找到啊!”“壹元理发室”的顾客大都是周围邻里乡亲,还有些从其他街道社区慕名而来的客人。尽管要步行十几分钟,家住虹西社区的管国钧还是常来壹元理发室理发,独居的他坦言,便宜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有一个说话聊天的好地方,缓解晚年寂寞。 

当天,是理发室在春节前最后一次营业,大家愉快讨论着筹备新年年货的趣事,欢声笑语从理发室里传出。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忙了一个上午的三位理发师收拾卫生,忙活了一年,张永馨取下挂在墙上沉甸甸的钱箱介绍,眼下即将过年,这笔钱将用作“邻里关爱基金”,正好拿来给社区有困难的老人买些年礼。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更大力度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那么高品质的养老生活应该是怎样?记者在“壹元理发室”看到了老年人们,发挥自身余热,互帮互助的养老新模式。

锁上理发室大门,张永馨告诉记者,年前,她们三人还将兵分三路,上门为腿脚不便的客人理发。“78岁了,还打算干多久?”看着张永馨瘦小的身影,记者忍不住问。

“坚持了八年,既是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又何尝不是在帮助我自己?”张永馨说,这份被需要的快乐,会支持她一直干下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严磊

责编:贲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