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两会聚焦︱代表委员热议更好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挖潜力,县域“小老虎”跑出新速度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好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发代表委员关注和热议。发达的县域经济,是江苏经济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截至目前,全省40个县(市)中共有21个跨过GDP千亿门槛,在全国百强县经济版图上,江苏占比超过五分之一,展现了我省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新的一年,为全省发展大局挑大梁、作贡献,县域该以何种姿态冲刺新目标,又如何跑出新速度?

“县域强不强,关键在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有特长、产业有特色,县域经济发展就会有亮点。”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张利民开门见山谈道,纵览江苏县域经济强手,大都把产业兴县,尤其是制造业作为发展战略,把做实做强制造业、锻造制造产业集群作为“必答项”,多数强县经济的制造业占比接近40%,有的超过50%。张利民认为,做强县域经济,还是要牢牢抓住实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厚植产业生态,打造“拆不散、搬不走”的产业链条,培育好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刚进新年,溧阳连传捷报: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381.7亿元,增长12.5%;“2+2+X”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028.9亿元,增长15.9%;时代上汽二期、德龙冷轧项目顺利投产,赛得利二期项目等一批百亿级项目火热推进……“发展不等人,机遇不等人,近年来,溧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步伐,以巩固提升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瞻布局新兴产业为主要路径和抓手,提前布局储能等产业前沿领域,乘势而上打造新能源之都县域高地。”省人大代表、溧阳市市长周永强说,瞄准新兴产业攻坚任务,下一阶段,溧阳将在合成生物、绿色航空等产业上发力,持续推进车联网、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速、规模扩大、占比提升。

民营经济是县域发展的生力军,作为全省民营经济的一块热土,苏州市吴江区集聚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四大千亿级产业,全区9.76万家民营企业中,有6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1家高新技术企业、231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33家上市公司。“能否解决好当前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质效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及动力不足等问题,事关县域经济发展大局。”省人大代表,苏州市吴江区区长王国荣说,吴江将继续强化政府与企业良性互动、同向发力,用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国家战略机遇,牢牢抓住创新这一动力,聚焦新型工业化,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与未来产业培育,全力争创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吴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全国前列,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建湖地处盐城中西部,沿海不靠海,面临资源少等需要克服的问题。”省人大代表、建湖县县长陈霞坦言,近年来,建湖积极抢抓江淮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机遇,聚焦工业强县,加速突破重大项目,推动产业集群量质齐升,总投资102.3亿元的耀宁锂电池、总投资68亿元的润阳N型电池片、总投资60亿元的益佳通锂电池项目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如何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总量提升、质量提标、增量提效,以“小而精”彰显高质量?陈霞认为,还是要立足发展实际,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增强自身发展潜力和活力。当前,建湖正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总抓手,围绕“四个三”工作布局,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和六条重点产业链,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我们立了一个小目标,今年要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市,确保在全国百强县中持续进位。”陈霞说。

深挖县域发展的更多潜力和可能性,不少代表委员谈到要提升县域科技创新水平,以新质生产力促进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泰兴以“全域创新、全面转型”为抓手,促进产业能级、城市能级、科创能级、治理能级等全面跃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上海大都市圈的扩容也使得泰兴有望加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第一梯队,获得更多协同发展的机会,承接更多优势资源的溢出。”省人大代表、泰兴市市长刘文荣说,泰兴将坚定把创新摆在现代化泰兴建设的核心位置,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更大力度推动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力争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基础上再取佳绩。

营商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先手棋”、释放活力的“稳定器”,省政协委员、江苏强东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强建议,要加速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畅通县域经济发展“大动脉”。“现代物流业是提高区域流通效率、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的‘加速器’,目前来看,县域物流业基本处于粗放发展阶段。”他建议,在县城规划建设综合性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服务工业、电商为主的专业性物流园区,引导道路货运企业、电商经营户集中集聚,形成对周边镇(街道、区)的有效覆盖,通过政企合作进一步将物流集聚区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综合物流枢纽,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舒经活络提供更强动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元沁 杨频萍 陈明慧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