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就能够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促进消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并且特别提出:打造更多国货“潮品”和全新消费场景。代表委员们认为,激发消费潜能,关键要抓住“新”关键,找到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的新变化、新业态、新场景,从而打通制约消费的“堵点”“卡点”。
破“新”题,平台企业助力消费扩容提质
平台经济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拉动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支撑力量,担负着新型消费时代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角色。报告中提及,积极培育大型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和垂直领域优势电商平台企业,更好发挥平台经济在促进消费、活跃市场中的带动作用。
“我看到报告中提到,积极培育大型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和垂直领域优势电商平台企业,特别振奋,这为我们商贸流通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省人大代表,江苏无锡朝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君君说,商贸流通企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近年来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新场景新业态,公司也在积极搭建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比如在这个‘万物皆可播’的时代,我也做了3年多的直播电商,顺应新的消费趋势。”她希望,能够为商贸流通企业和电商平台企业提供更多鼓励支持政策,比如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领域中组织企业遴选,让有特色、有规模的企业能够脱颖而出,同时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推动人、货、场的全面重构,努力让更多企业做示范、挑大梁。
大型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和优势电商平台企业已经是我国商贸流通市场领域中的中流砥柱。省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民革校总支主委王冀宁在调研中发现,在江苏,如苏果超市、盒马鲜生、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团等都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非常依赖的消费主渠道之一。他认为,当前的关键是要发挥平台经济在促进消费、活跃市场中更大的促进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强大的动能,接下来要在“价廉物美”和“专精特新”两方面再下功夫,比如一些进口药品、保健品等,消费者买不到或不敢买;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提升消费体验等,“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一定要加大‘担当’力度,快速、严厉查处各种危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真正营造让消费者敢花钱、愿花钱的良好市场环境。”
见“新”景,紧扣趋势顺应消费变化
“国货潮品”流行、数字消费蓬勃、文旅融合消费深入人心……这背后,是“新型消费”崛起的一个标志。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体育休闲消费,加大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培育和推广力度,打造更多国货“潮品”和全新消费场景,这让很多代表委员更加明晰了新一年促进消费的“发力点”。
“鼓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居南京各区第一,在全市消费格局中理应挑起大梁、多作贡献。”省人大代表,南京市鼓楼区委副书记、区长方靖说,当前,鼓楼正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为契机,加快培育新消费业态,赋能区域消费转型升级。以“来吧!鼓楼”主品牌为引领,衍生孵化“蓝鲸潮玩节”“星空消费节”火爆出圈;首创“鼓楼星推官”数字化平台,组建“数字化消费联盟”,构建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位一体数字消费新格局;打造上海路环高校年轻力商圈,落位全省首个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新的一年,鼓楼将持续打造文商旅融合新场景,加快培育数字化消费新应用,积极拓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新模式,更大力度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方靖说。
当前,旅游业持续复苏,这让省人大代表、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网)首席执行官于敦德信心倍增。“根据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和收入都恢复到了2019年的九成左右。江苏文旅消费总额达5366.36亿元,同比增长40.08%,位居全国第一。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大家的出游意愿也很高。接下来就是春节长假,目前平台预订量非常不错,我们有信心把开门红的势头延伸到全年。”于敦德表示,团队非常珍惜机遇,将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近年来,私家团、小包团出游越来越受市场欢迎,7座及以下的小车使用频率增加,对此于敦德建议,增加小车供给,引导和加强包括包车客运、客车租赁和网约车出游形态的合规应用,更好地服务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开“新”局,政策引领激活消费引擎
助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需要各方千方百计加快释放消费潜力,也需要推动消费和投资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很多代表委员注意到一个数据:去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说明政策发力见效,消费也在为经济恢复注入新动力。
今年如何开“新”局,如何全面激活消费引擎?“以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时代,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未来,以新经济、新金融、新消费、新服务、新体验为内容的‘五新’模式将成为主流。”省人大代表,苏州路之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周荣分析,要紧紧围绕新消费、新零售、新经济,以服务品牌、市场、消费者为抓手,让消费者方便体验的同时,感受科技的力量。以苏州为例,要促进文化消费,需要将艺术、旅游、娱乐、休闲、购物五大商业跨界内容有机结合,全力打造苏州文化产业的全新模式,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享受和价值。“要打造江南文化金名片,布局层面要遵循情感、场景和价值观三个认同,策略层面要推行文化共享、共鸣、共行三个步骤,实施层面要引用古今中外运用、动静虚实搭配、人文人性融合三个创新。”
如何加快形成消费引导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省政协委员、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执行院长沙勇认为,要以优化投资激发供需两旺,积极化解传统产能过剩与高质量商品、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针对消费创新升级的新趋势、新动能,突出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他建议,相关部门、政府,要重点引导传统产业与传统服务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创意化转型,并且,大力拓展消费投资供给新赛道,全方位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创造高品质的新供给,同时建立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供求动态促进机制,力求投资供给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精准匹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杨频萍 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