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一位台湾“80后”的云锦情结

一场一个多小时的讲解下来,简名伟的嗓子已微微沙哑,但眼里依旧闪烁着“光”。整整一天,他在云锦博物馆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接待了好几波参观团队,伴随着他娓娓道来的讲解,参观者沉浸式领略了锦绣云锦背后的传统文化。

简名伟,身兼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和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两个身份。面对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他常常上阵讲解。很多参观者惊讶于他知识储备的丰富,对每一件云锦的“如数家珍”。而令人更感意外的是,这位南京云锦“专家”,竟是一位来自台湾的“80后”青年。

一位土生土长的台湾青年,为何选择生根南京,成为一名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坦白说,我之前对云锦一无所知。”在此前四十年的人生里,简名伟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和云锦产生奇妙的“交集”。读书时,他在欧洲留学,主修工商管理,毕业之后,他来到北京,成家立业,担任某台资知名瓷器品牌的高管,并成功地将这个陶瓷品牌行销海外。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转动了他和云锦之间“命运的齿轮”——2020年10月,简名伟放弃北京的工作,以台湾文化专业人才的特殊身份,受聘成为南京云锦研究所的“掌门人”。

刚“入行”时,云锦研究所正遭遇经营危机,已经连续十年严重亏损。因收入过低,馆里的老匠人不断流失,一些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年轻人也纷纷离职。当简名伟行走在云锦馆,触摸那些熠熠生辉的精美织物,他仿佛感受到了祖先的勤劳和智慧,惊叹于云锦精湛技艺的同时,内心更是升腾起满满的民族自豪感,也更坚定了他传承和弘扬云锦艺术的决心。

“云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身为中华儿女,我们有守根之责。”他对记者说。

简名伟注意到,“美如云霞”的云锦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普通百姓之间,却始终隔着一道籓篱。“云锦有着皇家的DNA,元明清三代都是皇家御用,其织造工艺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普通老百姓难得一见,所以对它知之甚少。”

如何让古老云锦历久弥新,被更多人“看见”?

“非遗要生存,必须要努力创新,自我造血。”简名伟认为,要让云锦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不仅需要非遗传承人,更要让云锦成为完善的产业链,进行商业模式的研究、销售路径的拓展,“如果不产业化,永远都靠国家养着,那云锦真的没法‘活’下去。”

云锦织造难度高,技艺复杂,一天只能织就五六厘米,有“寸金寸锦”之称,这使得云锦产业化之路异常艰难。简名伟大胆运用现代科技,通过改进织造工艺,大大提高云锦的生产效率和产量,也降低了制作成本,“我们用非遗+科技的手段,补足中端市场,进一步打开了云锦产业化的大门。”

既要守正,又要创新。简名伟觉得,要让云锦与现代生活产生连接,不能简单地“复制过去”,而是用创新的思维、现代的手段,创作出更适合现代生活的产品。他试图改变云锦在年轻人心目中“老气横秋”的印象,专门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运用更时尚流行的色彩、图案,将现代流行元素和传统云锦相结合,探索云锦在当下生活场景中应用的可能性。

“让艺术生活化,让生活艺术化,是我们的追求。所以我们将65%的产品做成高端艺术品,供藏家收藏。30%的产品做轻奢围巾,让其融入日常生活。而剩下的5%的产品则设计成价格亲民的文创,让普通人也能触手可及。”简名伟娓娓道来。

大到工艺装饰、奢华摆设,小到包包、钥匙扣,云锦以全新的姿态不断“上新”,一下子圈住了年轻人的心。在简名伟上任后的第一年,云锦博物馆就成功地扭亏为盈。而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简名伟一面盯着线下散客,一面通过抖音、B站等社交平台,进行互联网传播。在简名伟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之下,南京云锦研究所在2021、2022、2023连续三年持续实现营业收入、利润双增长,实现非遗云锦的“自我造血”。

效益好了,老匠人纷纷回流,从原先的7人增加到了30多人,更令他开心的是,有不少年轻人也来到馆里应聘,表示愿意从事云锦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工作。

如今,简名伟已把家“安”在了南京。在他的影响之下,正在读五年级的女儿,也成为了云锦的狂热“粉丝”,女儿常带着班上同学来馆里参观,并自告奋勇担任起讲解员。简名伟深感骄傲,“女儿比我还爱国,在她身上,我能感受到一种很强烈的文化自信,我们小时候看唐老鸭与米老鼠,而现在她们喜欢看中国的花木兰和哪吒,身上穿的则是汉服。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正在新一代身上‘回潮’。”

简名伟认为,所谓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内心所生成的认同和共鸣。有时,简名伟回台湾探亲,向亲戚朋友介绍起南京云锦时,也会引发一波发自内心的惊叹:“原来在一千多年,我们的老祖宗已经可以织造出如此精美的物品。”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有着共同的祖先,拥有着共同的文化,而守护好它们,是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责任。”

一转眼,简名伟上任已有3年多,3年的时光如细密的经纬丝线,交织出了南京云锦的“锦绣云霞”。面向未来,简名伟心里还怀揣着一个更大的目标——让云锦“出海”,成为中国文化一个无法替代的IP。

“我们有这么好的宝贝,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责编:于锋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