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关键之年话关键丨高水平建设运行省实验室联盟——打造实验室矩阵,冲刺科创主阵地

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产业发展,实验室体系是江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水平建设运行省实验室联盟。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集结战略科技力量,促进创新资源共享流动。

组成创新联合体,更好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去年8月,江苏省实验室联盟在南京正式成立,首批成员单位共55家。近年来,我省不断推进实验室体系建设,目前共建有国家实验室1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40多个、省实验室3个、省重点实验室140多个。

“近年来江苏不断推进实验室体系建设,目前拥有多家国家实验室、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主体,这些要素构成了重要的创新平台,江苏省实验室联盟把这些平台汇聚起来成为一个创新的联合体,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做法,是更好地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融合的很好途径。”省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加平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矩阵,高水平建设运行省实验室联盟。刘加平表示,以实验室联盟为抓手,我们要进一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跨学科跨专业方面更好地交融互通,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让这项平台在学科交叉中起到更好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也通过广泛的借鉴、协作和学习,更加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创新链条的延伸,不管是在基础理论、核心关键技术还是应用落地方面,我们期待更多的‘单项冠军’涌现出来,更好地服务好国家战略和江苏高质量发展。”

“敢闯、敢试、敢首创。”是省政协委员、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匡华2023年的关键词。过去一年,带领团队独辟蹊径,从不对称性、纳米尺度着手,探索无机纳米颗粒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开辟创新药物研发的新方向,取得了可喜的科研创新成果。“我们创建了食品安全用抗体资源库,这个资源库涵盖了2000余种食品污染物、食品营养成分的靶向识别抗体,并很快实现了量产应用,将以往需要依赖大型进口仪器开展的实验室检测简化成低成本的现场快速检测,大大扩展了检测的覆盖面。”匡华说,高水平建设运行省实验室联盟,这个高水平,就是助力科技创新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跃升。

从“实验室”到“大市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组建实验室联盟,旨在强化科技与产业对接,促进各种创新资源充分共享和流动。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科技成果科技成果如何快速为产业和经济服务?数位代表委员表示,要打破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之间的鸿沟。

“我国在材料、纳米科技等多个领域基础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论文数量甚至位居第一。但相关产业还是相对落后,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之间存在鸿沟。”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光坦言,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具备颠覆性、革命性意义上的原始创新能力,原始创新走向产业化困难重重。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打造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我参与的江苏百炼实验室就是在省委省政府亲自部署推动下打造的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我们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好基础研究持久战、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体制改革主动战,把江苏百炼实验室打造成应用基础研究特区的标杆。”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新任务,我们要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陈阳教授是医学成像算法和智能影像分析领域的专家。他表示,自己所在的江苏省医学信息国际联合实验室立足医工交叉研究方向,为全国尤其是长三角国产医疗设备公司解决了多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问题,如“低剂量CT”“快速MRI”和“智能卒中影像分析”等。“

敢作善为,培育拔尖创新领军型人才

面向未来的技术革新,培养一批具有交叉思维、复合能力的拔尖创新领军型人才刻不容缓。2023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3位高端科技人才,“新鲜血液”的加入让实验室焕发出更多的生机。“培养科技人才队伍,引进来很重要!”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袁训来说,引进不是盲目引进,而是用良好的科研氛围和仪器设备吸引海内外年轻人;通过实验室自身科研人才的联系和引荐,达到人才与平台的“双向奔赴”。

“当然,也要注重团队年轻人的专业培养,我们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保障。”袁训来介绍,实验室设立了大学生夏令营、研究生创新计划等,及早培养年轻人在本科阶段对古生物领域的兴趣,在源头凝聚成高端人才“蓄水池”。“年轻学生进来后,实验室无条件给予科研项目启动经费和办公设备,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袁训来表示,实验室还鼓励年轻科研人员走国际化道路,对外开展合作研究,基础研究领域必须有交流才能共成长。

“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摇篮,而高水平的实验室联盟则是一个集合了优质资源、优秀人才和优秀研究成果的共享平台。通过联盟,我们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升科研效率,推动科研创新。”省政协委员,河海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院长、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涛表示,实验室人才培养是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的核心。优秀的人才是实验室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实现科研突破、技术革新的关键。

杨涛表示,站在科技前沿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这个团队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提升整体水平。“我们将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设立奖学金、科研奖励等机制,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研工作。”杨涛说,同时要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投入,提升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水平。鼓励强化实验室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顾星欣 倪方方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