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2024年春运正式拉开帷幕。
据交通运输部消息,今年春运期间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到90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春运”二字首次出现在媒体上是1954年。坐上绿皮车,慢慢颠回家,是春运最初的模样,当时的春运客流量约2000多万人次。
如今70年过去,蓦然回首,沧桑巨变。
本期我们翻开工人日报影像档案,以时间为脉络,回顾那些年我们走过的春运路。






1979年,春运历史性首次突破 1亿人次。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开始在春运汇聚。
1980年12月18日,新华社电讯稿第一次用了“春运”的字样,指大规模的春节客运。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迁徙的人口迅速增加,春运路越来越难。



在春运大潮中,火车承载着我们太多的渴望。
不少春运记忆定格在了我们脑海中,闷罐车、票贩子、行李箱 、彻夜等候的抢票队伍、超载的车辆、人头攒动的火车站、摇晃的车厢……
在90年代的“民工潮”中,这种渴望最深。






数十年间,铁路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以前的闷罐车、绿皮车,到现在的动车、高铁, 我们的返乡之路越来越舒适、温馨。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对过年回家的渴望从未改变。
感谢所有为拍摄、整理这些照片做出巨大贡献的工人日报社摄影部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