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两会手记|当“猝不及防”遇上“有备而来”

【编者按】新年伊始,盛会再启。1月23日至26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南京召开。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在会议期间采访了多位省人大代表,其中一位代表以被采访对象视角记录了自己的经历。现转载省人大代表,盐城市大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盐城市委会副主委韦国两会手记,以飨读者。

一 向大会报到

1月22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到的日子。

按照通知要求,我们盐城市大丰区的四个代表一起乘车前往报到地点——南京国际青年酒店。

打算提交的建议,我们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准备好了,有备而来!相信参会、履职会得心应手。

上午十一点左右,车缓缓驶入通往代表住地酒店的通道。

二 突然的提问

当我们拉着拉杆箱、提着电脑包等行李进入酒店大堂,找到“盐城市代表报到处”时,一眼就看到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人代委等委室的同志们,他们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前来报到的每一位代表。

取了房卡、餐券,在一排装着会议材料的文件包中根据夹在包带上的出席证找出自己的,就准备按照工作人员的引导乘电梯去房间了。

“代表您好,方不方便采访您一下?”话音刚落,一位胸前佩戴着记者证的女记者已经手举录音笔站到了我面前。她自我介绍:“我是新华日报社的记者。”

“嗯,当然可以。”我说。作为人大代表就应该多发声,接受采访是义务也是机遇。

“今年参会,您主要关注哪些方面?带来什么建议?”她开始了提问。

“我带来了两三个建议,其中之一是关于农民增收的问题。”我如实回答。

“太好了,这正是我们关注的。请您佩戴上代表证好吗?我们可以移步到采访区吗?”看得出记者对农民增收问题比较感兴趣。

“您好!我是扬子晚报的记者……”

“您好!我是新江苏·中国江苏网的记者……”

……

猝不及防!

三 参会的建议

“您为什么会关注农民增收问题?”记者们抛出问题。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啊!我们常常说,‘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所以我把这个建议带到会上来。”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多年,这些我铭记于心。

“您的建议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或者说要实现农民增收有什么难度?”记者们继续提问。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包括我们盐城,先后推出了很多举措,也收到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农民持续增收内生动力不足、产业带动能力不强、要素支撑短板明显、乡村农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我相信这些现象仍具有一定普遍性。

“我的建议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主要措施、办法,另一个部分是现实抓手。”在我眼里,两个部分都重要。

“主要措施包括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富民组织的基础;培育多种主体,持续提升农业获益能力;完善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富民政策扶持等。”当然,在每一项措施下还有不少细分。

“如何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我认为可以大力发展手工经济、特色经济、庭院经济、辅房经济、劳务经济以及农旅经济等。实践证明,我们大丰已走出了一条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经过调研论证,已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做法。我认真提个建议很有必要。

“您为提这个建议做过哪些准备或者说做了哪些工作呢?”记者们问。

“深入调研,有备而来!我和其他人大代表及工作人员一起组成调研小组,多次到镇村召开座谈会,到作业现场看实际效果,问广大农户的亲身感受,听取得成功的人员介绍经验……”

“可以举例或用数据来说明吗?”记者们的问题持续抛来。

“‘玩具之乡’白驹镇16个村党组织设立120个集中加工点,60—69周岁的4000名农妇日工资40—60元,年人均收入2万元左右。玩具家庭工坊还辐射周边的草堰、西团、小海等镇村,带动居家就业农民1200人,年增收2000多万元。三龙镇19个村利用拾边地、自留地3500亩发展‘菊花经济’,亩均效益达5750元,户均年增收3500元。”说到这儿,我都知道自己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因为在镇村调研时,我清楚看到了介绍情况的干部群众脸上的喜悦。

四 “三农”主题访谈

“感谢您接受采访!对于如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您的建议有‘干货’,也有借鉴意义。我们后天晚上还将安排一个视频访谈,想请您与一位来自农业企业的代表一起接受访谈,您愿意吗?”也许因为我刚才的回答比较接地气,得到了新华日报社记者的认可,她又向我发出邀约。

“具体是关于什么问题呢?”我想,我得了解一下,保证有话可说、言之有物。

“是关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问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来谈。我们初步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重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如何围绕农业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和资源链?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应当着力抓好哪些方面工作?”问题一气呵成!看来,记者不仅深思熟虑,而且对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问题颇有研究。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我们大丰就有生动实践,我感觉最典型的是恒北村的梨产业。按照‘梨园风光、生态宜居、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一手抓‘水果梨’,一手抓‘文化梨’,恒北村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我稍作停顿,继续介绍,“从梨果到梨干、梨茶,再到梨膏糖、梨酒,再升级到梨花形状的胸针及发簪之类饰品、梨木梳子、书签等文创产品。不仅如此,还发展了育苗基地、果品加工、旅游度假、非遗文创等,单单‘恒北文创街’就拥有13家本地特色商铺,业态涵盖了网红美食、文创、手作、非遗传承等等。‘产加销纵向贯通,农文旅横向融合’,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的‘发展计划’部分已在恒北提前实现。”

看到聚拢的记者越来越多,我不想让别人认为我在吹牛,自豪地报出一串数据:“2022年,恒北村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3万元,比全区平均高了近20%,其中果品收入2.51万元;村集体积累6180万元,年经营收入335万元。”

说得是不是太多了?可当看到记者们频频点头时,我坚定了我的回答。

“那么我们就约定,24号晚上见?”新华日报社记者询问。

“好的,一言为定!”我说。

图为视频访谈现场
点击查看访谈节目内容:今天我主持|发展全产业链,守好“三农”基本盘

五 新年祝福

“很快就要迎来龙年了,您能用带‘龙’字的成语或者词语祝福一下大家吗?”一名记者笑意盈盈地提出。

“好的!我们江苏大地藏龙卧虎,希望大家发扬龙马精神,在新征程上龙腾虎跃,祝福大家龙年吉祥!”我对着镜头说。

讲述人:韦国(现为江苏省人大代表,盐城市大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盐城市委会副主委,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颜颖 宗祺/整理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