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皋是南通市下辖县级市,这个名字可追溯到《礼记》的木牍和《左传》的竹简,本意指到水边的高地。如皋变成地名起源于春秋时期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意为贾大夫相貌丑陋,娶的妻子很漂亮,但妻子对他不满意,连续三年不言不笑。一天,贾大夫驾车到水边的高地打猎,射到一只野鸡,其妻子才展露笑颜并开口说话。根据此典故,贾大夫当年射雉的地方被称为“如皋村、如皋港”,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如皋建县。宋《太平寰宇记》载:“县西百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县因以为名。”
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公元前215年—前154年)大力发展煮盐业。为方便运盐,刘濞开凿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条邗沟,这条邗沟从扬州一直延伸到如皋。如皋因此成为江浙最早煮盐的地区,后发展为沿海重要盐业产地。唐代,海陵监每年煮盐60万石,产盐量位居全国盐监、盐场之首,主要产地就在如皋。1940年,如皋境内结束煮盐历史。

如皋2000多年规模庞大、兴旺发达的盐业,滋养了运盐河沿线众多的集镇和乡村,为如皋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新时代,如皋有了更多亮丽名片,她是世界长寿之乡、中国花木盆景之都、江苏历史文化名城。眼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百姓富足的画卷正在这片土地徐徐铺展。
文字:白雪
摄影:吴树建 /视觉江苏
设计:郑诚
翻译:卫鑫
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