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00后”姑娘们说:“我们的夜生活,是爬铁塔!”

穿上反光衣、戴好头盔、换上绝缘鞋……深夜11点30分,中国铁路昆明局有限公司昆明供电段水电检修车间电力检修一工区的更衣室内,一群女孩正在换装。

“准备好了吗?出发!”随着队长许艺龄一声号令,女孩们向昆明南站附近一处30米的投光灯塔进发,开启她们今晚的“夜生活”——爬铁塔检修灯具。

图为女子检修队队员整装待发 姚巍摄影

这是一支去年刚成立的女子电力检修队,负责高铁电力线路的检修维护。队伍里年龄最大的是99年出生的队长许艺龄,其他队员都是00后女将。电力检修需要停电作业,为了不影响白天列车通行,检修工作常常在夜间进行。春运期间,她们的工作格外忙碌。“别人的夜生活是吃饭、唱歌,我们的夜生活是爬铁塔、爬电线杆。”队员梁亚楠笑着说。

“准备完成,请求登塔!”

“可以登塔!注意安全!”指令下达,12点30分,队员梁亚楠挂着1公斤的安全绳,踩着仅有7厘米宽的爬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图为梁亚楠攀爬铁塔 姚巍摄影

眼前的铁塔高30米,梁亚楠娇小的身影离地面越来越远。攀爬10米后,她的速度渐渐放缓。“在塔下看不到塔身的晃动,其实越往上走,晃动幅度越大,摆动幅度最高能达到50公分。”许艺龄紧紧盯着铁塔上梁亚楠的身影,不时用对讲机与她沟通攀爬情况。

电力检修过去一直以男职工为主,随着作业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女性也走上电力线路工的岗位。“女生身材娇小,协调性好,工作耐心细致,在电杆和塔顶这样狭小的空间作业更具优势。”许艺龄说,工区的其他队员给她们起了个浪漫的外号——“摘星女孩”。

现实远没有那么浪漫。参加工作前,几个女孩连树都没有爬过,更别说要爬十几米的电线杆和三十米的铁塔。梁亚楠仍记得初次爬铁塔的窘迫,“我刚爬了四五米就手心出汗,双腿打颤。晃动的铁塔让人头晕目眩,吓得我抱着柱子不敢动弹,在师父的鼓励下才爬到塔顶,用了将近1个小时。”

图为女子检修队队员在铁塔上作业 姚巍摄影

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女子检修队每天坚持跑步、做俯卧撑等体能锻炼,并跟着车间的老师出任务,在一次次的攀爬中克服恐惧心理,学习检修技术。

女孩们的成长有目共睹。去年3月,电力检修一工区班长房孟冶和梁亚楠去给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检修,房孟冶在下面监护,梁亚楠上杆检修。作业时需要将沉重的导线抬起来,方便给针瓶更换绑扎线。梁亚楠几次用手抬都抬不动,房孟冶见状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她坚持要独立完成。只见她用肩膀顶起导线,熟练地完成更换作业。

“事后我才知道,那次检修她的肩膀上多了一条深深的勒痕,一个星期都没消掉。别小看这些女孩,她们的坚韧敬业,不输男工!”对这支年轻的女子检修队,房孟冶心怀敬佩。如今,女子检修队的成员个个都能独当一面,成为车间的中坚力量。

图为队员们结束训练返回车间 姚巍摄影

12点42分,梁亚楠成功登上塔顶,另一名队员接着攀爬,这次的换灯作业需要2个人在塔顶操作。到达塔顶后,两人迅速固定好安全绳,一人托着灯具,一人用扳手拆卸灯座螺栓,随后将旧灯具通过安全绳吊下去,再将新灯具拉上来。

30米高的塔顶,寒风呼啸,两人忙得热火朝天。1小时后,她们顺利完成4个灯具的更换,对讲机里传来梁亚楠的声音:“作业完毕,请求下塔!”

“嗒”,投光灯塔开启,温暖的灯光照亮了车站,也照亮了旅客们回家的路。下塔前,梁亚楠抬头望了眼天空,满天繁星格外美丽,她清秀的脸庞露出幸福的笑容。

记者:叶传增

策划、出镜:叶传增

摄制:曾智慧 姚巍 鲍潍铭

素材来源: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

统筹:朱思雄

出品方:人民日报总编室要闻七版 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