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新华全媒+·图片故事|看一场迎新的“愿影”

↑1月24日,吕正业在自己家的工作室里整理皮影戏演出用的影箱。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今年63岁的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皮影艺人吕正业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每到春节前,当地很多农户把皮影戏班请到家里,表演一场热闹的皮影戏,为过去一年的“收获”庆祝,也为新的一年许下美好的愿望。这种被称为“愿影”的皮影戏在岫岩民间已经流传300余年。

吕正业从23岁开始学习皮影戏,在40年的时间里,他不断地继承、研究、表演皮影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和他的皮影戏班,一直活跃在农村最基层。

吕正业是皮影戏艺人中少有的研究型人才,他不断总结研究,撰写了《岫岩皮影戏》《岫岩皮影戏音乐》《岫岩皮影戏集锦》等多部专业书籍,对传承与保护皮影戏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早听说皮影戏班来演出,街坊四邻都很兴奋,闻讯赶来观看。一场皮影戏,也是邻里一场欢乐的聚会。

“一口叙出千古事,双手舞出百万兵”,灯影憧憧,皮影翩跹。吕正业戏班的皮影戏有腔有味,深得百姓的喜欢。“大家喜欢,传承就有希望。”吕正业说,“我想多带一些徒弟,把剧目变得更丰富、更贴近生活。不仅让我们自己人知道,还要让皮影艺术走出去,走向世界。”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影报道

↑1月24日,吕正业在自己家中为今年将要出版的皮影研究书籍整理收藏多年的戏本,有些戏本已经有百余年历史。

↑1月24日,吕正业在自己家中对照戏本练习唱词。

↑1月24日,吕正业在自己家的工作室里检查表演所要用的皮影。

↑1月25日,吕正业(左)和戏班成员搬运演出所用的装备到三轮车上。

↑1月24日,吕正业在自己家中制作皮影。

↑1月25日,吕正业(右)和他的徒弟唐征(左)在黄花甸镇黄花甸村一户农家里表演皮影戏。

↑1月25日,街坊邻居在鞍山市黄花甸镇黄花甸村一户农家里观看吕正业和他戏班成员表演的皮影戏。

↑1月25日,吕正业(左一)和他的戏班成员在乡亲家中搭建皮影戏台。

↑1月24日,吕正业在自己家的工作室里整理表演所要用的皮影。

↑1月24日,吕正业在自己家的工作室里整理检查表演所要用的皮影。

↑1月25日,戏班成员唐仁亮(前)和吕正业的徒弟唐征(左后)在表演皮影戏。

↑1月24日,吕正业在自己家的工作室里练习四胡演奏,四胡是皮影戏的主要伴奏乐器。

↑1月25日,吕正业在乡亲家中准备挂上表演所用的皮影布。

↑1月25日,街坊邻居在鞍山市黄花甸镇黄花甸村一户农家里观看吕正业和戏班成员表演的皮影戏。

↑1月25日,表演结束后,吕正业(左后)和其他戏班成员拿着设备离开村民家。

↑1月25日,街坊邻居在黄花甸镇黄花甸村一户农家里观看吕正业和戏班成员表演的皮影戏。

↑1月24日,吕正业在自己家中为今年将要出版的皮影研究书籍整理收藏多年的戏本。

↑1月25日,吕正业和他的戏班成员一起坐着三轮车,从自家出发赶往乡亲家中表演“愿影”。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