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科学家找到阿尔茨海默病“传染性”假说相关证据

新华社伦敦1月30日电(记者郭爽)英国《自然·医学》杂志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说,在接受尸源性生长激素治疗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些迹象可能与有争议的阿尔茨海默病“传染性”假说相关。这可能意味着,作为该疾病标志的一种特定蛋白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对接受相关治疗的人的大脑造成损伤。但研究人员表示,相关风险可能很小。

过去10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神经学学者约翰·科林奇和他的团队对英国一些患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在童年时期为治疗身材矮小,曾接受来自逝世后器官捐赠者的脑下垂体生长激素制剂治疗。英国已于1985年停止这种治疗方法。

据团队介绍,他们此前的分析已显示,这些曾接受尸源性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中的一些人已被证实在大脑中存在β淀粉样蛋白斑块,这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标志。此外,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制剂中也检测出这种淀粉样蛋白。

而在团队的最新研究中,他们调查了8位在童年时期接受过尸源性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其中的5位患者在38岁至55岁之间出现了痴呆症症状。团队对这5人开展深入分析后认为,这些患者的症状符合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标准。阿尔茨海默病是痴呆症的常见形式。

研究人员认为,淀粉样蛋白可能被“播种”在上述患者的大脑中并造成了损害,这或许表明该蛋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主导这一研究的伦敦大学学院团队强调,这项研究是基于少数人的,并且这种治疗方法已经不再使用。这一研究并不表明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就被证实具有传染性,但确实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即某些医疗和外科手术过程中存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此类蛋白的风险,这可能会在几十年后导致脑部疾病。

爱丁堡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塔拉·斯皮尔斯-琼斯表示,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担心所谓的“传染性”痴呆疾病,因为与之相关的治疗方法已经不再使用。

不过,科林奇说:“仍希望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那些罕见病例的发生。”

责编:钱晶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