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远看是纱近看是瓷,这份“中国白”为何能惊艳世界?

用创新的方式带动传承的发展,从工艺创新到品类创新,福建的德化白瓷也在不断探索中转型升级。德化瓷器因何能惊艳世界?屡屡“出圈”?走,一起去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白——德化白瓷展”上看看↓↓

1000℃高温定格永不衰败的“鲜花”

中国国家博物馆陶瓷研究所所长 耿东升:德化瓷器有别于其他窑厂的瓷器,它是胎白、釉白,因为他外销到国外去,被美誉为“中国白”。

陶瓷爱好者:最明显的感觉是现当代的白瓷其实也能看到当时古代的影子,并且和现在的艺术手法相结合进行的一种创作 。能感受到德化白瓷这种源远流长、从古至今的发展。

曾巧霞是德化年轻一辈的陶瓷艺术家,这次到国家博物馆参展,她选送了四件作品,其中一件名叫“花语云裳”的瓷塑,在展览上收获了很多人的青睐。

福建省泉州市工艺美术师曾巧霞:这件作品是以芭蕾舞的形式去表现的,然后结合我们德化这种薄胎和手捏花的工艺来表现整件作品。我把这件作品带到国博去展出,好多人跑过来问我卖不卖,现在不是没人要,是订单多到已经做不出来的问题了。

手捏花,由瓷土手捏而成,经由1000℃以上高温烧制,定格成为一朵朵永不衰败的“鲜花”。薄胎,薄如蝉翼、轻如绸纱,远看是纱,近看是瓷。早在明代,德化人就掌握了这两项高超的技艺,传承至今,仍在不断发扬光大。

福建省泉州市工艺美术师曾巧霞:我们德化传承千年的技艺有很多它的闪光点,像薄胎薄如蝉翼,手捏花,温润如玉,这两项技艺结合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花与云裳”上,可以更好地被现代的年轻人接受,更好地把我们德化的瓷器传承、创新。

出口+IP设计 “中国白”的生机这样延续

千百年来,泉州的海外贸易一直繁荣兴盛,直至今天,陶瓷也依然是德化这座古老县城中最大最红火的生意。

德化顺美集团销售负责人郑衍圣:出口的话就这些比如像马克杯、花盆、花园里的一些摆件,这些都做,也都在设计。

随着德化瓷在全世界的名气越来越大,郑衍圣的公司业务也越来越好,近几年每年的产值都能实现两位数增长。

德化顺美集团负责人郑衍圣:做了很多年的代工,我们一直在想什么路才能更长远。当下我们看到的这些数据分析,发现“Z世代”的消费,非常喜欢IP的东西。这是我们去年的IP的一个尝试,“兔墩”“兔宝”,卖得还是挺不错的,所以今年我们会把这个龙年再延续下去。

千百年来,“中国白”的生机和活力一直在延续。德化县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位从事陶瓷相关产业。如今,德化县正在推动产业由传统来料代加工向原创国潮开发转型,德化瓷的传承者和推广者,三人成众,传薪继火,让德化瓷艺千年耀眼之光,从古至今,从深山辐射到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