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新年开新局,盛会谋胜势。在全省两会召开期间,新华日报社启动“新春走基层”活动,并在交汇点开办“‘新’火成炬向春行”专题,紧扣“新”字,聚焦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新消费场景、新职业、重大项目新进展等,展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强富美高”的好风景。
交汇点讯 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雪花纷飞。户外寒气逼人,宿迁市宿城区洋北街道西瓜产业园的育苗温室大棚里春意盎然。青翠的西瓜苗吸吮着“科技养分”,长势喜人。

西瓜是洋北镇的特色农业产业。近段时间正是冬种西瓜出苗移栽期,瓜农们抢抓农时,忙着移栽、翻地、覆膜,加紧推进苗情管理。
瓜农吕德云种植西瓜已经有十余年,他种植的瓜果坐果率高、品质优,西瓜种植面积连年扩大。“今年选种的西瓜苗是新品种‘嘉年华’和‘711’。大棚采用6层‘骄阳膜’覆盖,施用有机肥和微量元素,全部采用地面滴灌系统。”谈到自家大棚里种植的西瓜,吕德云非常高兴。

“现在变喽,新品种加新技术,不仅没有农药残留,还保证了西瓜皮薄多汁、口感香甜清爽,瓜心糖度在13左右。上市时间比往年提前20天,根本不愁卖!”徐春说,早在这些“金瓜瓜”刚刚挂果时,就被市内外的商超客户提前订走。

如今,洋北西瓜“不愁嫁”。规模种植西瓜20年,土壤和自然条件都不占优势的洋北西瓜,如何成功“出圈”?
面对记者的问题,洋北街道党工委书记夏乾坤说,当地瓜农种出好瓜的秘诀来自敢于“试新”和“创新”。
“西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夏乾坤介绍说,在周边地区还在采用“竹竿棚”种瓜时,他们的瓜农已经用上了“钢架棚”。别人种植传统品种“8424”时,他们选择大面积地种上口感沙甜的“迁丽4号”“苏梦5号”。别人采用普通塑料膜双层覆盖时,他们采用了透光性更好、保温性更强的“骄阳膜”多层覆盖。别人还在采用传统方法育苗、施肥,他们用上了“电热”育苗和“滴灌”施肥。
夏乾坤笑着说,从“进城卖不掉”到“家门口畅销”,洋北西瓜种植能快人一步,源自科技赋能和地方品牌发展战略。为有效保护洋北西瓜“双认证”金色名片,洋北街道依托西瓜产业园,专注于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从源头上保障洋北西瓜产量和品质。

“每年我们都会举行西瓜好品种、新品种观摩推介会,邀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和瓜农来到现场品尝各种西瓜,收集各方反馈意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零距离’接触最新的西瓜品种,面对面与专家进行交流,让更多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洋北街道办事处主任郭磊说。
科技育“芯”、科学种瓜,节本增收效益好,西瓜品质纯正也更甜,洋北西瓜实现了由“汗水农业”迈向“科技农业”,一根根西瓜藤点亮了农户增收致富希望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史伟 通讯员 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