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二十四、二十五,有了!”
当《炼——倒立技巧》节目杂技表演者王梦尘完成25次单臂倒立“跳把”后稳稳落在高台上,开始向观众谢幕时,江苏省杂技团副团长金重庆终于张开手臂,和观众一起尽情欢呼。一个月的德国巡演,来到摩纳哥后的紧张备战,4个小时焦灼等待……这一刻,提在他心头的这口气终于释放了!

1月22日晚上,江苏省杂技团演员王梦尘以明显优势获得了蒙特卡洛“新一代”国际青少年马戏节金奖,是江苏省杂技团迄今获得的最重量级的一个奖项。这一次来自中国的“移动的雕塑”闪耀摩纳哥!
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由摩纳哥已故国家元首兰尼埃三世亲王于1974年创立,是国际马戏界顶尖赛事之一,被誉为马戏界的“奥斯卡”。“新一代”国际青少年马戏节是由摩纳哥王室创办的第二个国际马戏节,旨在为青少年杂技演员提供才艺展示平台,与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同期举行,今年是第11届。

而获奖的王梦尘今年刚满17岁,2月4日,记者在位于建湖县的江苏省杂技团见到了刚刚载誉归来的小梦尘,对于获奖,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更重要的是自己没有辜负老师们的信任。
2022年为了冲击中国杂技比赛最高奖金菊奖,《炼——倒立技巧》重排,在表演加入体操技术,每个动作增加空中停顿时间,难度大幅度提高,技术性和观赏性也直线上升。其中最难的部分是双拐倒立和压轴动作圆盘单臂倒立“跳把”。“演员表演双拐倒立动作时,两个拐也是动态的,这是男演员都无法完成的力量型动作,杂技四项基本功——腰腿跟头顶,最难的就是顶,我们是在最难的技术上面做了突破。”金重庆说。

作品几易其稿,先后拿到了江苏省文华奖,中国杂技比赛最高奖金菊奖和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最高奖金狮奖,作品完成质量不断提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终于,今年1月,表演团队起身前往摩纳哥。《炼——倒立技巧》在彩排过程中就备受好评,不仅有东方的柔韧度,还融合了西方的力量感。“可以说只要我们稳定发挥,胜券在握。”但希望越大、压力越大,赛前表演团队的老师们都在帮王梦尘“卸压”。
和其他体育竞技比赛一样,技术含量越高、夺冠希望越大,出场越靠后。作为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成人组)和“新一代”国际青少年马戏节(青少年组)全部选手们中最后一个登台的参赛者,王梦尘候场近四个小时,在这近四个小时的时间里,过去的每一分钟都是对演员的一份煎熬。

船舵一样的圆盘升起,王梦尘上器械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单手倒立“蹦把”,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手上,在转动的“舵把”上迅速起跳又落下,每蹦一下,台下观众的心就揪起一下,“哒、哒、哒”观众用手跟随跳动的频率打着节拍。
音乐毕,掌声雷动,演员向舞台三面谢幕,掌声不停,演员再次返场谢幕,两次返场谢幕后,王梦尘终于走下舞台。
金重庆第一时间在微信上向团里报喜:拿了,金奖!
成绩的取得除了节目组老师们投入大量心血,王梦尘刻骨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王梦尘从4岁开始学习杂技,练功整整13年,在团里她总是最听话的一个。团里其他老师谈到她时,也直言“很能吃苦。”
杂技行有句老话:“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师傅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为了《炼——倒立技巧》节目能上难度、磨品质,王梦尘进行了长达一年的集训,日复一日,坚持把自己的身体调整到最好的状态,才有了这次比赛的最佳发挥。这个节目的主题——“百炼成钢”也阐释着王梦尘身上的钢铁意志。

王梦尘的身上承载着新一代杂技演员的责任与希望,但当下杂技传承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金重庆坦言,其他的艺术在高校里都有学科建设,可传承3600年的杂技却没有科班教育;在国外杂技表演者被称为杂技艺术家,在我们国内,演员却没有这么高的职业自豪感。改变也在发生:杂技团改变过去传统的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授教模式,学习职业教育方式,办班授学,规范管理,让学生取百家之长。杂技表演也不再像过去单单追求惊险感、刺激感,而是通过提高表演的质感与美感,实现艺术美的享受。金重庆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年轻的杂技表演者走向国际舞台,走进观众视野。
就像获奖当天,王梦尘在自己朋友圈里说的那样——“2024年是个好的开头,希望我们都会登上更大的舞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文婧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