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寻龙记⑨ | 历史上的江苏画家有多会画龙,还留下个家喻户晓的成语

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比喻理解和洞察事物存在困难。但事实上,中国美术史上出现过不少画龙的高手,其中有多位是江苏人或者在江苏活动过,为江苏文化史留下了几多佳话。

南京出土的东晋墓画像砖上的龙。

曹不兴是东吴时期的著名画家,湖州人,但长期在吴都建业居住。他擅长画佛像,被誉为“佛画之祖”,孙权对他很是欣赏,将他聘为宫廷画家。 相传有一次,孙权游览位于今天南京城东的青溪,突然看到一条赤龙由天而降,凌波翱翔,大感惊异,遂命曹不兴画了一幅《青溪侧坐赤龙盘龙图》,送给了孙权的孙子、后来的东吴末帝孙皓。

这幅《青溪侧坐赤龙盘龙图》一直收藏在东吴宫廷,后来又被六朝历代皇帝秘藏。相传到南朝刘宋时,有一年天旱很久没有下雨,画家陆探微找出了《青溪侧坐赤龙盘龙图》,放在干涸的河流旁边,顿时天空中雷声阵阵,下起了倾盆大雨,“应时蓄水成雾,累日滂霈”,缓解了旱情。后来,南朝著名画家、理论家谢赫无意中看到内府收藏的曹不兴所画的龙,还以为自己还看到了真龙,不禁感叹“观其风骨,名岂虚成”。据《贞观公私画史》记载,到隋朝时,宫内还收藏有曹不兴所画的《龙头样》四卷、《青溪侧坐赤龙盘龙图》二卷等,但后来都失传了。

《洛神赋图》摹本之一,洛神乘坐六龙并驾的云车。

东晋时期的大画家、晋陵无锡人顾恺之以人物画成就最高,但他也擅长画龙。他的代表作《洛神赋图》以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为题材,描绘了曹植渡洛水时与洛水女神相恋的动人故事。《洛神赋》现有四种唐宋摹本,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等处。在图上,我们能看到顾恺之笔下的龙。洛神端坐于云车之上,六龙并驾,拉着云车在天空中翱翔。这六条龙模样奇特,有着长长的鹿角,脸似马,颈似蛇,身体似羚羊,形态温驯,充满稚气。另有一龙从水中飞出,跳跃舞动。顾恺之所绘之龙,和其他画家所描绘的龙颇有不同,充满了奇幻瑰丽的神秘想象。

《洛神赋图》摹本之二,洛神乘坐六龙并驾的云车。

南朝萧梁时期的著名画家张僧繇画龙的作品并没有流传下来,但留下了一个成语——画龙点睛。张僧繇是苏州人,一生足迹遍及南京、常州、绍兴、镇江、武汉等地,在很多寺庙都创作过壁画。传说张僧繇早年在苏州华严寺的墙壁上画过一条龙。刚刚画好,天色就暗下来,狂风大作,墙上的龙突然“活”了起来,摇头摆尾,即将要飞走。张僧繇只好又画了条铁锁链,才将龙锁住。

张僧繇更有名的画龙故事记载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有一次,张僧繇在南京的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威武霸气、栩栩如生的龙,但就是没有画眼睛。围观者感到奇怪,问张僧繇为何不画眼睛。张僧繇笑着说:“画了眼睛,龙就活了,就会飞走了!”人们不相信,非要张僧繇点睛。 张僧繇拗不过他们,无奈拿起笔来,给其中两条龙画上了眼睛。顿时天空中电闪雷鸣,两条龙活了过来,破壁而出,飞上了天空。众人被吓坏了,四散奔跑,只剩下墙上那两条没有画眼睛的龙还在那里。

张僧繇画龙点睛。

六朝以后,江苏画坛上出现的画龙名家,主要是五代南唐时期的常州画家董羽。史料记载,董羽在南唐时期担任翰林待诏,进入北宋后又成为宫廷画家。他喜欢画鱼、龙、海水。

相传董羽曾经在南唐宫廷里画海水和蛟龙,由于太过逼真,竟然吓哭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儿子。董羽画龙的名作有《腾云出波龙图》《踊雾戏水龙图》《战沙龙图》《穿山龙图》等。他还对画龙的创作经验进行了整理,写出了一篇《画龙辑议》。他认为画龙要做到“三停九似”,“三停”是指“自首至项,自项至腹,自腹至尾”;“九似”是“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他还认为,画龙要注意雌与雄的区别:“雄者角浪凹峭,目深鼻豁,须尖鳞密,上壮下杀,朱火煜煜;雌者角靡浪平,目肆鼻直,须圆鳞薄,尾壮于腹。”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责编:周娴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