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地招手、熟练地拉花,伴随着香气四溢的咖啡送到顾客手边的,还有暖心的手语问候。一个多月前,位于淮安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的“无声咖啡店”正式营业,33岁的听障人士小任就此有了新工作。

此前,她已经在淮安市残联搭建的实训基地中培训了一个多星期,称豆、研磨、萃取、打泡……如今,每道环节操作都已十分纯熟。“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度,能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我很感谢顾客对我们的包容和理解。”小任说。
患有先天性耳聋的小任,从小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但母亲并没有放弃她的教育成长,通过感受声带振动、学习口型和舌头位置等方法,一点一滴让她学会简单表达。
“咖啡师们虽然有听力障碍,但他们更细心、更有观察力,十分珍惜工作机会。目前小任还兼任咖啡培训师,已经培训出三名听障咖啡师。”门店负责人汪贤告诉记者,目前咖啡店每天可售出一百多杯咖啡,收到了许多热心市民的好评。
“上班一个月,她眼里‘小星星’都亮了。”淮安政务助残空间负责人张栋禾告诉记者,以往残障人士就业大多选择工厂流水线岗位,避免与外界接触,而“无声咖啡”项目为他们推开连接社会的窗户,让咖啡成为无声咖啡师与消费者交流的语言,让政务助残空间成为传递温情与正能量的治愈空间。
更多惊喜伴随新春脚步走来。1月26日,淮安桃花坞助残空间试营业,这里涵盖了奶茶、烘焙、美甲美足、盲人按摩等多重创业就业项目,为和小任一样的残障人士提供了点亮心灯、发光发热的更大舞台。

“残障人士就业难、创业更难,我们就是要打破这个痛点。”淮安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胡增元说。目前淮安已建成三个助残空间,形成了政府牵头、社会领办、个人参与的助残扶残创业就业新模式。2023年,淮安市残疾人实现净增就业3868人,就业率达53.1%,同比增加8.77个百分点。同时还开设盲人按摩、居家客服、电商直播等培训班67个,受训1883人次。
搭建舞台,静候花开。更多像小任一样的残障人士正勇敢走出内心的小世界,融入社会大怀抱,在广袤天地中寻找人生的幸福和价值。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