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媒体:医疗科普短视频的“富矿”应被合理开采,不能被流量牵着走

  去医院就诊碰到不熟悉流程怎么办、冬季频发的流感如何预防、办公室久坐怎样运动……随着短视频普及,越来越多的医疗健康科普短视频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短视频让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活”了起来,促成医生与患者的“双向奔赴”。近年来,各大短视频平台制定了多项具有针对性的创作者扶持计划,鼓励医生发布与专业方向符合、能给用户健康生活带来实际帮助,且易于普通大众理解的原创医学科普内容。

  医疗健康科普短视频是一个储量丰富的“富矿”。比如,针对时下一些医疗健康谣言大行其道的情况,有关部门传统的辟谣方式虽然管用,但通常只能被动跟进。而医生具有十分丰富的专业知识且人数众多,他们若广泛参与科普,不仅专业性十足,而且可以做到灵活应变,从而提高辟谣的及时性、有效性。

  时下,一些网红医生不仅网感十足还非常精通自媒体运营,拥有大量粉丝的更不在少数。倘若他们能够通过短视频等形式,为患者提供院外指导与随访服务,把直播间打造成线上的科普间、咨询室,医疗健康科普短视频的前途将不可估量。

  谨防盗采和无证“黑矿”,是守护好这一“富矿”的第一要务。现实中,有李逵往往就有李鬼,如果医生是假的,那么其所谓科普内容便无科学性与真实性可言,对民众的误导更是在所难免。而且,假医生为何作假?多是借流量牟利——传播谣言、制造焦虑,然后兜售产品甚至欺诈钱财。

  因此,合理开采这个“富矿”,也要谨记不能被流量牵着鼻子走。比如,当直播镜头对准患者时,即便相关画面已经做了处理,也可能泄露患者隐私。时下,流量为王在各种自媒体领域十分盛行,但医疗健康领域应该让流量让位于专业和隐私,不能让患者受到二次伤害。

  还应注意的是,医生参与科普短视频、运营新媒体账号只是副业,不能因为过多投入时间和精力而忽视了治病救人的主责主业。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和短视频平台已针对医疗健康类自媒体账号出台行为规范指引,如要求医生拍摄视频不能占用工作时间、不能对患者诊疗过程进行直播等。

  目前,医疗健康科普短视频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肯定和欢迎,很多医生也希望能够进入该领域。但医疗关乎生命与健康,任何看似微小的风险都可能闹出大乱子。明确这类短视频账号的行为规范与监管规则,强化事前预防和过程监管,敦促参与其中的医生谨守边界,方能趋利避害,确保这类短视频成为普及医疗健康知识和医患沟通的好载体。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