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点·亮 | 扎根与团圆:“外卖宝宝”搬新家

【编者按】

新华日报和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今起推出【点·亮】暖新闻报道专栏。在这里,我们共同发现、聚焦、讲述各领域、许多人奋进、开拓的温暖故事。点亮希望温暖前路,点亮心光温暖世界,你的故事,我们倾听;你的发现,我们讲述。如提供报道线索,请投递至501340877@qq.com。

2月3日,南方小年,常州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早上7点,网红“外卖宝宝”的爸爸李园园没顾上穿雨衣,裹着翘了皮的老棉袄下楼了。穿过两个红绿灯,赶到菜场买来猪肉和芹菜,“丈人丈母娘第一次来,小家团聚得包饺子!”

新年倒计时中,李园园的人生重大时刻接踵而来。作为一名普通的外来务工人员,他刚刚从七八平方米的出租屋搬进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套商品房。结婚6年后,双方家长即将第一次见面、团圆。

忙年、忙年,李园园早已把全家人的新春行程表倒背如流:年前,丈人丈母娘从贵州到常州;按照老家规矩,在常州新家守岁到12点之后,李园园开着他花3万元置办的二手车,带全家老小回安徽父母家。凌晨上路,车少。

这几乎是一个典型的“城里家庭”的春运轨迹。8年来,李园园在常州落脚、成家、生子、走红,终于扎下根来。

一家五口在新家团聚

三口之家,爱的接力

李园园是安徽省砀山县人,一米七出头,身姿矫健。穿梭在常州街头巷尾近8年,可谓饱经风霜,34岁的他笑起来脸上已有几道褶子。

“我真的喜欢送外卖。”李园园说,因为送外卖,认识了在冒菜馆打工的妻子杨合群;因为带着女儿霏儿送外卖,一家人成了网红。

2019年3月,霏儿刚满6个月,坐在电动车脚踏板外卖箱里,一路颠簸着开始了送餐之路。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不会出此下策。霏儿5个月时,突然患上肺炎,一度花光家里所有积蓄,“看病5000块钱拿不出来,最后网上借了‘花呗’。”李园园说,为了挣钱,霏儿妈妈找了一份在菜市场卖肉的工作,每天早上4点就要上班。

外卖宝宝走红

霏儿怎么办?老人来城里不现实,一边是安徽的六旬父母,身体都不太好,“父亲在外打工积劳成疾,双侧股骨头坏死”;一边是远在贵州的丈人丈母娘,已经照顾5个孙子孙女,实在忙不过来。“我从小就是留守儿童,一年最多见一回父母。我不想女儿也经历这样的童年!我们夫妻俩下定决心:一家三口再苦再难,吃馒头咸菜也不能分开!”

忙碌奔波的每一天,都是爱的接力。上午,小小的霏儿寄居在外卖箱里,和爸爸一起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午11点,霏儿被送到菜市场,交给摆肉摊的妈妈照看。“别人都说,霏儿小小年纪要打两份工。”霏儿妈妈的调侃里,流露着无奈,更有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的乐观与温馨。

在外卖路上长大的霏儿,天生乖巧,把电动车当摇摇椅,坐在里面时,只露出半个小脑袋,顶着耷拉下来的箱盖,好奇地探向外面,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长到一岁多,李园园开始有意识地与她互动,教她认识路上的飞鸟和汽车,告诉她见人如何打招呼。有时他骑车时松开一只手,懂事的霏儿就会提醒爸爸:“你要两只手骑,不然会摔跤的。”

在菜市场长大的霏儿,多了几分老练,学着大人样,用筷子敲着铁盆,口齿不清地大声吆喝“卖肉”,有时还煞有介事地按起计算器,装模作样学着算账。

无论送餐的楼层多高,爸爸都会把霏儿带在身边,有时抱着,有时背着;在不到1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霏儿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妈妈总是陪她一起写字画画;过生日时,一家三口围着小小的蛋糕,互相将勺子递到对方面前……

聚光灯下,网红出道

日子虽然过得艰辛,但却不缺乏爱与陪伴,“外卖宝宝”霏儿的笑容特别阳光。四年多前霏儿坐在外卖箱里笑的照片,至今依然在网上流传甚广。

打开李园园社交账号“情儿园园”,578个作品,吸引221.8万粉丝关注,收获7266.4万赞。

成为千万网友关注的焦点是个意外。和很多90后一样,李园园夫妇都是网络“原住民”,他俩会用视频记录下女儿成长的点滴。2019年5月,李园园把这些视频上传到自己的抖音账号上,并没有什么流量,发了十几条,一个月后就停更了。可是万万没想到,一些别有用心的营销号团队,居然拿他和女儿一起送外卖的故事炒作,包装成“孩子妈妈抛夫弃女”,以此卖惨赚钱。

杨合群因为这事一肚子委屈,连续几天吃不下睡不着。李园园联系了发布视频的账号要求删除未果,报了案,并且重新注册了一个账号澄清,发布真相。外卖箱中,霏儿的无邪笑容,正合流量密码,收获了大量粉丝。“外卖宝宝”不胫而走,一时成为刷屏爆款。

如今,外卖宝宝霏儿的笑容依然治愈

“之前错怪你们了”“宝宝好可爱,你们平时要多更新呀!”粉丝每日催更。镜头前,霏儿一天天长大,会用勺子喂饱自己,穿上小小外卖“工作服”催促爸爸快开车,还可以站在水池旁的塑料凳上,把碗刷干净……

2020年10月,一家童装公司聘请霏儿做童模,开出了年收入十几万的价码。紧接着,各类广告公司纷至沓来,希望与霏儿合作,都被李园园谢绝了,“我们想挣钱,但是不想利用女儿挣钱。”在李园园眼里,霏儿无忧无虑成长比什么都重要。在李园园最新发布的社交账号签名上写着:曾经跟着爸爸送外卖的小霏儿上幼儿园了,再也不会跟我送外卖了。

“外卖宝宝”慢慢淡出大众视野,外卖爸爸一如既往努力着。李园园除了送外卖,晚上会开直播跟粉丝唠嗑。在粉丝建议下,夫妻俩开始直播带货,直播间一般有几百个人,800多人是常态,特别火的时候有万人,时常被推上热门。“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要刷礼物,如果支持我就看看小店里有没有需要的商品。”

夫妻俩直播带货

李园园直播间里卖的主要是纸巾、牙刷、洗洁精等日用品,价格亲民。打开李园园直播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从选品到备品,每一个商品型号、容量以及卖点。他平时送完外卖,就是去拿快递,泡在商家寄来的商品里。比如一款洗洁精,平时卖15元一瓶,在直播间可以谈到2瓶19.8元。有一次,李园园赶到商家主场卖家纺,一场直播销售额达十几万元,也给他带来万元收入,这是他最傲人的直播带货纪录。

万水千山,扎根团圆

来常州之前,李园园曾经去过许多城市打拼。到了常州,他有了想在这个城市扎根的念想。相比沪宁线上的其他城市,常州城市宜居、房价不高,对外来人口的包容度高。

常州刚刚成为江苏第五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座城市打造的“安居”“优学”等民生名片,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低收入困难群众等群体住房问题,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奋斗者都能实现安居宜居梦。在常州,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货运司机、网络主播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已超14万人。 2023年初,常州甚至有37名快递小哥一起考上了大学,进入“求学圆梦”物流管理专班。

生活再苦,李园园坚持把女儿带在身边

“我说在常州送快递,你说我在常州有块地。”常州快递小哥流行这句“网络梗”。李园园觉得,这个城市融入起来不太难。尽管与同级别粉丝量主播比起来,李园园收入不算多,但足以让一家三口迈进小康。经过努力,夫妻俩两年前攒够首付,在天宁区浦南新村买了一套小居室。政府刚刚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里里外外都得是新的”,夫妻俩赶在今年春节前,把房子装修一新。

“欢迎来到‘李白’的家!”跟随李园园来到装修好的新家,户型方正,两室一厅,69平方米。之所以调侃“李白”,是因为除了霏儿房间一面粉色的墙以外,从地板到墙面,甚至门框都是白色,李园园对装修有想法:纯白可以让空间感更疏朗、温馨、洁净。

从一块瓷砖到一扇窗,家里的每一处都来自李园园精心设计。入户门前置,老式走廊改造成宽敞明亮的玻璃窗,翘皮的地板铺上了白色的瓷砖,厨房与卫生间相隔,外开门换成移门,多出许多空间,女儿房间床头安上了两只可爱的小兔灯,妻子最喜欢的阳台,玻璃窗一拉到底,可以敞开晒被子……

前两天,夫妻俩挑了个好日子,把远在贵州的父母接来,在新家举办了一次小小的搬家仪式。在李园园心里,这不仅仅是搬家,更是双方两个家庭的“破冰之旅”。

当初,李园园去杨合群贵州老家提亲时,除了安徽老家山村里一栋十几年的砖瓦房,其他一无所有。杨合群父亲担心女儿幸福,一直没答应这门婚事。尽管二人在常州成家,但蜗居在不到1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没有任何接待能力,两边亲家也因此一直未曾谋面。

“我们接到外公外婆啦!”1月26日,霏儿冲向刚刚出站的老人,一家五口第一次在常州团聚。老两口迫不及待去看新家。他们看到,那个一穷二白的小伙子,靠着勤劳的双手,一年一个样,不仅还了债,新家装修得简约温馨,有模有样,老两口这下完全放心了。

“从没像今天这样感到未来充满希望、充满幸福!”李园园感慨地说,他的打拼和追求,是为了在大城市里有个自己的落脚空间,更是为了霏儿脸上的笑容,为了他们这家人从安徽、贵州到常州,跨过千山万水能够拥有安心扎根的港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万小珍 蔡炜/文 毛威 白君巸 王成/视频

【点·评】个体故事拼就精彩城市故事

李园园的故事,是他自己的人生故事。一家三口,相濡以沫,向前的每一步,都是个人的努力打拼所得。送外卖,菜场卖肉,夫妻二人共同经历的,是生活中的真实风雨与苦寒。

李园园的故事,是网络时代的“90后”故事。他们用网络分享生活,曾被网络伤害,更从中收获善意与赞美。他们善用网络,抓住直播风口,小有成就。作为长大后的留守儿童,他们比父辈更懂爱的教育。让“外卖宝宝”走红的,不仅仅是艰苦,更有艰苦生活中的爱与阳光。

李园园的故事,是奔赴与成就的城市故事。从城市过客到融入城市,需要万亿之城的发展机会,更需要政策、服务等共同写就的宜居宜业指数。

“外卖宝宝搬新家”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喜事,也点燃了一个群体的“希望之光”。一个又一个“李园园”的人生故事,才能拼就一座城市的精彩故事。

(王晓映)

责编:白雪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