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海外网评:“全球大品牌难舍中国市场”,这是大实话

2023年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参观者经过特斯拉展台。(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大品牌难舍中国市场”,《华尔街日报》日前一篇报道这样写道。文章说,包括苹果、宝洁和亿滋国际等大品牌看好中国消费者支出的增长潜力,在华经营的美国企业高管的乐观情绪正在恢复。这样的声音再次表明,许多外企仍将“用脚投票”,继续选择中国、扎根中国。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不少深耕中国多年的外商很明白,看中国经济既要看当下之形,也要看长远之势。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说:“我们在中国开展业务已经有30年的时间了,从长远来看,我仍然对中国市场非常乐观。”宝洁公司全球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詹慕仁今年1月曾到访中国,他在最近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宝洁未来几年将有机会继续在中国拓展业务,“中国的长期机遇并未受到影响”。法国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LVMH)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伯纳德·阿尔诺2023年12月表示,该公司在中国门店的顾客量比2019年增加了一倍,“我们必须满足这一需求”。外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从中国美国商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中也得到了佐证。该报告显示,中国市场仍然对在华美国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半数会员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前三大投资目的地,相比2022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77%的会员企业并未考虑将生产或采购转移至中国境外。

中国持续为外商发展提供广阔舞台。看好中国市场的不仅是美国企业,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全球矿业企业力拓集团对中国制造业活动持续回升充满信心。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石道成表示,中国基础设施和汽车行业“非常繁荣”,需求强劲,“我们在市场上看到了这一点,我相信这不是短期现象”。德国《南德意志报》日前报道称,德国外贸商会的一些最新民调显示,绝大多数德国企业仍选择留在中国,半数德国企业仍计划继续对华投资。中国市场的机遇看得见、摸得着,目前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对越来越多商品、服务的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消费升级的动能强劲。中国还将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等领域形成规模庞大的发展增量,孕育的投资和消费市场据测算每年将达到十万亿元级,潜力巨大。中国将不断发掘和释放这些市场需求,继续扩大对全球各地优质产品、服务的进口规模,加大在中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对外资的引进力度,持续为世界贸易、投资增长提供更加宽广的天地。

事实一再证明“脱钩断链”论调不得人心。《纽约时报》日前报道,针对美国行业月度就业数据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美国政府从2018年开始对外国金属、洗衣机和一系列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关税的措施收效甚微。该措施导致其他国家对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使其在海外销售的成本更高。加征关税对美国低收入人群造成了额外负担,还增加了依赖外国要素投入的美国工厂的成本,这可能使美国商品更贵,国际竞争力下降。现实已一次次证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世界经济的大海不可能退回到一个个孤立的湖泊,“小院高墙”“脱钩断链”“去风险”等论调与做法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拖累自身发展,也严重削弱全球动能。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积极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持续为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机遇创造良好条件。无论是“投资中国”招商引资活动、还是“外资24条”,都让很多外商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市场、中国经济的信心。

欧亚集团创始人兼总裁伊恩·布雷默此前撰文称,他今年在世界经济论坛上遇到的几乎每位有在华业务的《财富》500强首席执行官都计划今年更多地前往中国。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态度坚定不移,欢迎更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深耕中国市场,共享发展红利。(聂舒翼)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