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春节消费微调研 | 正月不剃头,移风易俗可否从“头”开始?

【编者按】 满当当的新春购物车,热扑扑的年味烟火气。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集中的消费时段。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在春节期间沉浸消费场景、探访消费一线,感受时代日新月异、生活富足美好,也解剖扩内需、促销费的难点堵点,透过消费个案和场景,多维度呈现江苏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今天起,推出“春节消费微调研”,敬请关注。

“去年旧貌一剃了之,来年新颜从头开始。”理发,如同穿新衣、贴春联一样,是年味的标志之一。然而,“正月里剪头不吉利”的旧俗让不少人对正月理发很忌讳,所以春节前成了一年中理发最忙的时段,理发往往要排长队等位,不少商家借机抬价、限制卡券使用,消费体验变差。

前不久,商务部确定2024年为“消费促进年”。激发消费潜力,破除消费隐性壁垒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如“正月里剃头死舅舅”之类的禁忌也是妨碍消费的无形壁垒。这让美发行业整个正月都在清淡中度过的旧年俗,似乎可以改一改。

理发师加班加点,节前理发费时费钱

春节前几天,记者走访南京多家理发店了解到,除了个别高端理发沙龙春节照常营业,绝大多数店铺春节期间都关门。不少理发店在门口张贴了放假安排,将于腊月二十九(28日)或除夕(29日)闭店。闭店前的这几天,顾客们纷纷赶在年前来剪头、烫头,理发店基本处于超负荷状态。

工作日下午两点,在莫愁湖附近的一家连锁理发店,记者看到店内已有不少客人排队等候。理发师周洋告诉记者,年前一个月是理发行业的高峰期,顾客都会在这个时候扎堆做发型。“近期店内客流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周末每天能接待六七十位客人,而在工作日也有三四十人,已经没有余力接待未提前预约的客人了。”

位于金鹰世界的V salon也忙得不可开交,这是一家春节不打烊的门店。“店内排队等候的基本都是烫染项目,尤其是女性顾客,这些项目至少也要3个小时。”理发师葛乐说,现在离过年只有四五天了,每位理发师都被预约得很满,“其实很多顾客早就该做头发了,但男士怕剪早了年后很快又长长,女士怕染早了褪色不好看,都攒着在节前一周来理发。”

随后,记者探访城西福园街、汉中门大街附近的几家街边理发店发现,一些门店挂出了“春节价”,剪发价格上涨了10元至30元不等,部分连锁品牌店虽然节前“不涨价”,但也取消了会员价和团购价,一些团购券的页面标注着“春节期间无法使用”等字样。此外,还有一些理发店只是提高了洗剪吹价格,但烫染服务却并未变化,“毕竟剪头单价低,烫染单价高,过年了谁不想赚钱呢。”周洋说。

“我们当地有正月剪头妨舅舅的说法,生意难免受到影响,所以一些理发店会在腊月提高单价来弥补淡季的亏损。”在扬州经营理发店多年的杨女士说,自己一般会在腊月二十提价,服务前告知顾客涨5元,街坊邻居都很理解。“正月里理发的人不多,尤其是老一辈人比较在意,我准备从腊月二十九歇业到大年初八再开门。”

未明码标价、会员卡不能用,消费者知情权受损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等待理发的顾客,他们对于年前理发价格的合理涨幅表示理解,问题出在个别商家“吃相难看”。“我平时都在小区门口的这家小店剃头,去年末还是20元,上周去剪头花了35元,老板三下五除二就剪完了,关键是刚开始他没吭声,剪完才说涨价了。”在大众点评上一位消费者投诉道。

除了借机抬价、不明码标价外,还有商家随意限制会员卡和团购券使用。“过年剪发,不能用会员卡只能用现金,原本会员价为20元的理发服务涨到了58元,非会员价则从40元涨到了88元。随意涨价还不能用卡券折扣,简直是趁火打劫。”在苏州工作的赵先生吐槽道。

在南京上学的袁奔发现,年前一个月,他经常光顾的理发店贴出告示通知,由于系统升级无法使用充值卡消费,“但却可以充值,满20030,说刚好能抵消本次剪发费用。”袁奔不满该商家的做法,再三坚持使用卡内余额并扬言找相关部门,店主才答应先记录消费,等系统恢复再扣款的诉求。

记者了解到,虽然部分理发店涨价属实,但一些拥有稳定客群的门店并不会在年前涨价,主要考虑还是维护老顾客,以及提高新顾客体验,平稳运营才能开得长久。此外,由于年前预定客人太多,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一些商家也会事先告知限制使用团购,以减轻店内人员的工作压力。

“理发服务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由经营者自主定价,但要做好明码标价,使顾客明白消费,自愿选择。比如商家在涨价和为顾客办理充值卡时,尽量做好口头告知,征得消费者同意,避免纠纷矛盾发生。”江苏泰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凌建豪建议。

不为陈规旧习“买单”,随时都能从“头”开始

在我国很多地方,出于民俗禁忌和中医养生等考虑,“正月不剃头”是约定俗成的传统,人们往往会赶在春节前理发。与此同时,腊月处于新旧交替之际,人们也希望从“头”开始、辞旧迎新,为即将到来的新年讨个“好彩头”。

客观而言,春节前后商品或服务价格变动,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洗车、家政等服务业也纷纷上调价格,进入“春节模式”。一方面,春节期间市场需求剧增,而部分商家却停止了服务,供不应求时涨价成为一种自发调节手段;另一方面,理发店、洗车行等需要提高留岗员工工资,导致营业成本增加。因此,消费者们也愿意接受春节期间价格略微上涨的情况。

然而,“春节价格”有其合理性,不代表商家可以恣意涨价、操奇计赢。从市场监管的角度看,各类型商家应该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定,严禁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立足长远来看,商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趁火打劫,寒了老客户的心;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也可以延后消费来规避“春节价”,不为某些陈规旧习“买单”,毕竟随着春节结束“春节价”也会退出市场。

“春节是消费的黄金时节,期间不少消费活动都是趋吉行为,即常说的‘讨彩头’。但也存在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年俗,如‘正月剃头死舅舅’‘无春不结婚’‘初五前不倒垃圾’等。这些禁忌不仅不能增加年味儿,反而会影响部分行业的正常经营。”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秋月说,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各地在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消费促进活动的同时,还应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引导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并增加文化特色、优化供给品质、创新体验场景等,从而繁荣壮大节庆消费市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杉

责编:王建朋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