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除夕,“红领巾劳动吧”给大家拜年啦!祝大家福满龙年,龙腾虎跃!在这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日子里,一家人围坐一起吃年夜饭,一定少不了几道家庭特色菜。在这温馨的时刻,“红领巾”们快来晒晒“我家年夜饭必上的一道菜”吧!

首先,我们来看“红领巾劳动吧”劳动家频道里的一则投稿。
站在老家的锅灶边,南京市华山路小学的罗奕宸同学给大家介绍了他家年夜饭必上的一道菜——糖烧藕。不仅讲述得绘声绘色、有条有理,还毫不吝啬地附上了烹饪 “秘方”。流口水的同学们,快跟着下面的步骤试试吧!

材料:野生藕(比普通藕口感更好)、五花肉、白砂糖
步骤:1.锅微热倒入适量食用油,加入白砂糖炒糖色2.糖色变成枣红色起微微泡沫时加入五花肉3.五花肉炒出油后加入藕块,炒到藕块变色后加水大火烧开,再小火焖煮2小时即可,中途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适量加糖。
寓意:祝福来年生活更加甜甜蜜蜜!
接下来,我们再看三则官方邮箱(hljald2023@163.com)收到的投稿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四(7)班的王艺麟同学分享了自己提前练手做“年夜饭必上的一道菜”的视频。聪明的你快猜猜,有着美好寓意的“富贵花开”,是什么食材烹制而成的呢?
唇齿留香的盐水鹅
曹乐瞳
南京市鼓楼区赤壁路小学 二(3)班
提起南京美食,可能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盐水鸭。而在我的家乡——扬州仪征,也有只差一个字、外形很相近的一道美食:盐水鹅。在我看来,除了拥有与盐水鸭相近的鲜美之外,盐水鹅肉质更加软烂、口感更加饱满,蘸上一口卤汁,鹅肉纤维在唇齿间慢慢散开,香气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那种感觉美妙极了。
可能知道我“好这口”吧,爷爷每次回老家,总会给我捎点回来。满满的餐桌上,盐水鹅也总是放在中间最重要的位置。大快朵颐间,让嘴馋的我过足了“干饭人”的瘾。
这几年春节,爸爸妈妈把两边的老人接着,在南京周边寻一处民宿,大家聚在一起过年。一来直接吃农家菜,可以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厨房里“解放”出来,二来人多也热闹,可以让团圆的感觉很浓。但无论在哪里,爷爷总会给年夜饭加道盐水鹅。真空包装的整只盐水鹅,配上同步熬煮的卤汁,虽然少了些直接从店里买回来的热气腾腾,但那种美好滋味,依然让人无法拒绝。有时,我们索性就省去切块环节,直接上手撕,每人手上举着一块盐水鹅,替代酒杯在一起碰撞,呈现新年最美好的味道。
龙年春节的脚步近了,老鹅的味道也不再遥远了。啧啧!

我家餐桌上的必备年味——炒芦蒿
王尧
梅山第二小学 五(3)班
芦蒿可是个宝,它在南京的饮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我们南京人,对芦蒿炒香干、咸肉那是一往情深。芦蒿,因其清嫩鲜香而驰名周边,那种清新爽脆的感觉,简直是过年大鱼大肉中的小清新担当!
想象一下,年夜饭的餐桌上,各种美味佳肴,而那一盘翠绿欲滴的芦蒿,仿佛在向你招手,诱惑着你的味蕾。一口下去,都是年味和家乡的记忆。
外地人来南京,慕名要吃的是芦蒿炒香干,在中国产芦蒿的地方很多,但都没有南京人对待素菜的那份精细。南京人吃芦蒿,一斤要掐掉8两,单剩下一段干干净净、青青脆脆的芦蒿杆儿尖。炒香干也是“素”炒,除了一点油、盐,几乎不加别的佐料,要的就是芦蒿杆儿尖和香干相混的那份自然清香,食后唇颊格外清爽。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下芦蒿炒香干的做法步骤,那可是妈妈的独家秘方呢。
步骤 1:香干切丝,芦蒿去叶掐老梗,再掐成寸段。
步骤 2:清洗芦蒿段,放入盆中,加少许盐进行腌制, 5分钟后,将芦蒿放入菜筐,沥水(炒出的芦蒿翠绿翠绿的呢)。
步骤 3:锅内热油,六成热时,先下葱花爆香,在放入香干翻炒,最后倒入芦蒿。
步骤 4:炒至芦蒿呈翠绿色时,即可起锅,分钟就搞定了,装盘出来碧绿碧绿的,一股清香味迎面扑来。

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丰盛的佳肴,更是一份传承和情怀。它蕴含着家的味道、亲情的温暖和对未来的美好祝福。每一道菜背后,可能都有一个理由,或特殊寓意。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希望家长与孩子在共同讲述中,增进彼此情感。
同学们可用视频、文字、照片或绘画的形式,创作属于你的年夜饭故事,可以是菜肴的制作方法,可以是菜肴背后的家庭故事,也可以是菜肴所代表的文化传统。无论是象征团圆的肉圆还是寓意吉祥的鱼,还是家乡的特色美食、妈妈的独门秘方,都欢迎分享。
你可以将作品上传到“红领巾劳动吧”的劳动家,也可以发送至邮箱:hljald2023@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年夜饭故事分享”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宗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