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初七,虽然春节长假已临近尾声,但丝毫不影响“红领巾”们晒出年夜饭必上菜的热情。今天,我们继续看看春节在家都没闲着的“红领巾劳动家”们,又晒出了哪些特色美食!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三(4)班的朱宸锐同学分享的是外婆亲手做的扎肝。朱同学还给我们介绍了扎肝的历史:扎肝是溧阳传统菜,也是百姓们过节的必备菜。扎肝到底有哪些食材,又有什么寓意?来听听朱同学的介绍。
南京市立贤小学高朝铄同学家的年夜饭必备的是一碗锅巴粥,为什么呢?高同学解释:“现在年夜饭都是大鱼大肉,但每年的除夕夜我们老家人还是会放一碗锅巴粥在桌边。在那些物资匮乏的年月里,锅巴粥无疑是一碗美味佳肴。放锅巴粥是老一辈警醒自己和后人珍惜粮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年夜饭上的一道菜——蒸芋头
金智欣
育才小学 六(5)班
每到大年三十,我们家的厨房便从早上六点多就开始了各种锅碗瓢盆的大合唱,其中偶尔还会夹杂着各式男女高中低音。
家里凡是可以干活的劳动力都齐刷刷地上阵,只为一年一次热闹的年夜饭。每个人都撸起袖子拿出自己的绝活,爷爷奶奶是年夜饭的“总指挥”,什么能上桌,什么不能上桌,什么必须上桌等等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菜单里除了鱼、肉、虾、鸡等,我家今年又多了一个新菜品:芋头。这个菜是妈妈提议增加的。我妈妈是苏北人,她说在她记事起,芋头便是她们家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嫁给爸爸以后,在年夜饭桌上就没吃到过。妈妈说的芋头不是那种和小土豆差不多大小的,而是和铅球差不多大小、很圆很圆、表面光滑的荔浦芋头。芋头没有用来切块红烧,也没有切条油炸,而是整个用大碗隔水蒸煮,然后淋上点鲜酱油。此时的它就像淋着巧克力液的慕斯蛋糕,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除夕吃芋头,一年不用愁”“芋头就是余头”“多吃芋头,来年遇到的都是好兆头”,妈妈对我说:“这些都是你外祖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说完她开心地笑了,我想她大约想外祖父了吧。我也想他了。
在各种“富丽堂皇”的菜肴面前,那道清蒸大芋头确实显得“寒酸”了点,不过我们全家都吃得很香。我想,年夜饭是团圆的饭、更是思念的饭。
南京市樱花小学五(3)班的韦博同学,将年夜饭做成了精美的手抄报:

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丰盛的佳肴,更是一份传承和情怀。它蕴含着家的味道、亲情的温暖和对未来的美好祝福。每一道菜背后,可能都有一个理由,或特殊寓意。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希望家长与孩子在共同讲述中,增进彼此情感。
同学们可用视频、文字、照片或绘画的形式,创作属于你的年夜饭故事,可以是菜肴的制作方法,可以是菜肴背后的家庭故事,也可以是菜肴所代表的文化传统。无论是象征团圆的肉圆还是寓意吉祥的鱼,还是家乡的特色美食、妈妈的独门秘方,都欢迎分享。
你可以将作品上传到“红领巾劳动吧”的劳动家,也可以发送至邮箱:hljald2023@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年夜饭故事分享”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邓晓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