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节气前后,春意更加明显。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个名字里带“春”的地名——行春桥。在江苏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中,“行春桥”作为古桥梁地名入选。
行春桥位于苏州石湖北渚,俗名“九环洞桥”,是10个桥墩、9个石拱结构桥,桥面整体微呈弧状,桥身平缓,势若长虹。
行春桥始建年代无考。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行春桥重修时,诗人范成大作记:“凡游吴中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行春桥与四周山水田园浑然一体,历来被视作石湖胜景标志之一。《吴郡志》称行春桥“胜概为吴中第一”。

1751年,乾隆第一次到苏州,作诗《石湖霁景》:“楞伽山半洋烟轻,行春桥下春波媚。”1755年,他又作诗《行春桥》:“越来溪水二桥接,恰值行春桥上过,鱼跃鸢飞参物理,耕田凿井乐民和。”
“石湖串月”是行春桥上的奇观。农历八月十八天晴夜,月光透过行春桥的9个环形桥洞,便有可能看见一串月影在石湖上随波荡漾。1953年,作家周瘦鹃观“石湖串月”后赞道:“一水溶溶似玉壶,行春桥畔万船趋,二分明月扬州好,今夜还须让石湖。”
据《苏州老桥志》记载,行春桥长54米,中孔净跨5.3米,历经1953年、1957年、1985年、2005年等多次修复,桥墩、桥面、桥栏等处尚存宋代遗韵。2011年,行春桥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字:刘春
摄影:杨木军/视觉江苏
设计:曹家瑞
翻译:卫鑫
鸣谢: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