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南京地下空间规模已达8000万平方米

记者昨日从市建委了解到,《江苏省地下空间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近期发布,南京多项指标位居全省首位,为城市可持续、高质量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根据《南京市“十四五”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我市每年将新增40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开发区容量。目前全市地下空间规模在8000万平方米左右,规模全省最大。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引擎,也是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地面交通拥堵的必要手段。蓝皮书显示,江苏省已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中,南京地铁公共交通分担率已达65.5%,位居首位。

地铁7号线是南京首条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地铁线路,共设车站27座。北段(幕府西路站至仙新路站)已开通运营,南段(西善桥站至应天大街站)已开通初期运营,中段已完成所有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正在施工附属结构。

目前,南京地铁有11条线共建。其中,续建线路8条,分别为3号线三期、4号线二期、5号线、6号线、7号线中段、9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和11号线一期,持续加密市域轨道交通线网;市域线路3条,分别为宁马线、宁滁线和宁扬线,加快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

城市隧道是公共交通的重要载体。蓝皮书显示,13个设区市共161座隧道建成通车,总长约198.85公里,其中南京占比33%,位列全省第一。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北起江北新区兴浦路与江北大道交叉处,以盾构隧道形式穿越长江至南岸,终于金川河西路前,路线全长6.8公里。目前,项目已经实现隧道盾构双线贯通,过江通道主线计划2025年建成通车。

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的“地下生命线”。蓝皮书显示,江苏省地下综合管廊已建成321.92公里,规模最大的为南京市,建成102.8公里。目前,我市持续推进综合管廊有序建设,已建成综合管廊约113公里,居于全省首位。

截至目前,我市出台了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的实施意见,搭建智慧管理平台,编制市区对接方案,实现对全市综合管廊运营情况的实时监测。燕子矶段综合管廊全长2300米,是我市“两环六射”干线管廊体系中,江南环干线管廊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进入铺设高压电缆线阶段。一期工程全长1180米,是现阶段全国最大断面圆形顶管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市将通过合理开发与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统筹布局地上地下防灾空间,提升城市抗风险能力,不断推进高品质“韧性城市”建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