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文生视频模型Sora横空出世,引发轰动。Sora根据简单的文本信息,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出丰富且复杂的视频,而这些生成的视频以往的制作周期最少是以天来计算,且花费不菲。如今Sora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快速生成足以以假乱真的视频,让人叹为观止。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视频行业迎来了革命性变化,“扔一本小说,出一部大片”不再是想象;愁的是Sora将会对大量的视频从业者带来全面挑战与颠覆。
实际上,此次Sora的出现,它带给人们的震撼并没有超越去年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ChatGPT让我们意识到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竟然变得如此“丝滑”,如此不像机器生成,而Sora似乎更像是视频领域的ChatGPT。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人工智能已经深度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相信今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并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随着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人的作用是不是越来越小了?这或许是很多人的顾虑,但大可不必妄自菲薄。从Sora和ChatGPT的运用来看,他们还是要通过人的指令与描述来生成文本和视频。像ChatGPT的使用,关键不在于它怎么回答,而在于人类怎么问它;关键不在于它给出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而在于人类设计出的问题以及对它方案的甄别、筛选、改进……从某种意义来说,人工智能可达到的水准取决于使用者自身的水准。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超越了人类的智能,那么智能对人类的重要性也就会降低,而意识将变得更加重要。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意识是感受到诸如痛苦、快乐、爱和愤怒等情感的能力。他认为,像银行家、司机、医生和艺术家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就是通过自己的意识感受。
人工智能大幅提升人类解决问题的效率,降低行业门槛与使用成本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更该意识到在此过程中,人的情感与创造意识的重要性。人类的好奇心、情感、直觉、认知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等,才是人工智能出现与不断发展的基石。
人工智能的出现更像是从算盘到计算机的算力飞跃和火与电的技术变革,它看起来颠覆了某个行业,其实是让我们重新审视在知识生产过程中,人类与机器的关系,以及人类最核心的竞争力究竟在哪里,也让我们意识到,创造出更多可以想象、试错、容错的空间比专注于技术训练与培养更为重要。
或许,人工智能的价值看上去在于技术运用,但实质却在于拓展了人对自身价值的认知。读懂这些,在面对AI的不断发展时,我们才不至于如此焦虑,而是会坦然面对,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范杰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