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低温寒潮和降雪天气,使得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和摔跤引发的骨折等多发。记者从我省多家医院了解到,为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全力保障患者就医安全,不少医院提前启动低温雨雪天气应急预案。目前,各项医疗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医院应急绿色通道24小时开放,医疗专家团队全天候值守,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第一时间救治。
“我们开过门口拥堵路段、把车停好进医院的时候,我爱人都已经被医院安顿好,在产房待产了。”2月22日早9点,记者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10楼的产房外见到了正在等待妻子分娩的倪先生。

原来,倪先生的爱人一大早起床就有了临产征兆。但由于下大雪加上又是刚开学,早高峰造成了医院门口道路拥堵,车辆无法前行。“我们接到家属电话后,赶忙派了两位护士和一位陪检师傅推床去马路上接孕妇。”医院急诊科医生史文伟告诉记者,当时孕妇已经开始规律宫缩,估计短时间内很快就会分娩,情况十分紧急,护士们一路小跑,“家属堵在车上下不来,护士们全程陪同,10分钟内就帮孕妇完成了挂号、看诊、办住院等所有手续,经绿色通道迅速送产房。”
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无论雨雪天还是酷暑天,急诊绿色通道24小时待命,每时每刻都做好了接待孕产妇的准备。“急诊导医台配备了2—3位护士,另外还有2—3位陪检师傅。一方面,在医院看到有孕产妇过来,我们会主动上前做好现场接诊准备;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提前看到急救系统的接单情况,提前做好接诊安排。”史文伟介绍,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在接到孕产妇到推产妇进产房,一般只需要3—5分钟左右,“所有工作都可以一步到位。”
当前持续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给患者出行造成不便,医院在各个通道也铺好了防滑垫、警示标识。史文伟提醒,不太着急的孕产妇可以过两天再来医院,“确有紧急情况,最好选择120急救车,可以最大程度确保交通通畅和安全。”
此外,为应对冬季可能的极端天气,医院早早制定了紧急预案,确保就医安全,还对空调、水电系统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开诊时院内状况不影响患儿和家长活动、设备运转正常。
“我们的高压班、空调班、水电班、物业、保卫都连夜待命,随时出动,抢抓作业时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勤保障负责人介绍,暴雪后,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院三区以雪为令、快速行动、以“动”制“冻”,工作人员24小时坚守一线除冰扫雪。

本轮的持续雨雪冰冻天气,道路湿滑对骨科来说是次考验,摔伤后来急诊的病人数量会明显增加。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由于雨雪冰冻天气,医院近日收治的因滑倒导致外伤的高龄患者增多。
昨天一整天,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朱进一直和120急救中心密切联系着,同时也做好急救准备。“从下午开始,外伤摔伤的病人陆续增加了。”朱进说,每到冰冻雨雪天,医院都会制定预案,急诊创伤病区提前预留床位,急诊外科医生和创伤骨科医生24小时待命,准备紧急开放手术。

南京市第一医院运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蒋逸秋提醒,雪后出门,注意防滑,老年人尽量不要出门。“一般来说,年轻人摔倒后不容易骨折,大多是造成软组织挫伤,但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摔倒之后更容易骨折。”
蒋逸秋建议,老年人不得不出门时一定要注意路面情况,看看地上有没有积水、结冰,选择防滑鞋,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拐杖增加一个支点。“天冷了,人的肌肉比较紧张,会影响协调性、灵活性。一不小心摔倒,应在原地坐一会,查看哪个地方疼,慢慢再动起来,以免原本的应力性骨折变成移位骨折,造成二次伤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