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你好,这里是江苏!|高邮: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当中,高邮是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这座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20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镶嵌在广袤的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运河之畔。中国第六大淡水湖高邮湖有3/5的面积属高邮境内。“控下河而引长江,襟皖东而带苏北”的地理优势,让高邮自古就形成了便捷发达的水上交通,为古代历朝邮驿、漕运的必经之地。

高邮的邮驿史始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开凿邗沟,给高邮的邮驿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灭楚后,即在邗沟交通要道高邮附近筑高台、置邮亭,名秦邮。其地四隅洼下,城基独高,故秦邮又称高邮。

据《江苏建置志》载,约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广陵县北境分置高邮县。

高邮,因邮而名,因驿而兴。名字一直沿袭至今。

扬州高邮市,鸟瞰文游台。

位于高邮市南门大街东的盂城驿是高邮古城的一个代表,盂城亦是高邮的别称。盂城驿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是中国邮驿“活化石”,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高邮拥有3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6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10处省级文保单位。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民歌之乡”“中国文学之乡”……近年来,历史底蕴深厚的高邮又有了多张亮丽名片。这一张张名片汇聚,展现着高邮高质量发展的魅力所在。

文字:白雪

摄影:王昆远/视觉江苏

设计:曹家瑞

翻译:卫鑫

鸣谢:高邮市地方志办公室


 


责编:刘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