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六合:创新实干推进“产业强区、富民强村”

“六合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港建设,加强与高校和央企的合作共建,加快实施501科创产业带联动发展!”“锚定‘两个千亿’奋斗目标、‘2442’整体布局,跑出产业强区新速度、开创富民强村新高度!”……

2月19日,六合区召开“产业强区 富民强村”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一个“强”字成为全场高频热词。龙年第一,该区聚焦“产业强区”和“富民强村”,为全年中心工作定基调、画重点,树立起“首先要强在干部队伍、强在发展环境”的实干风向标。

起步冲刺!奔向“两个千亿”

“2023年营业收入125亿元,较2022年增长56%。龙袍全球产业链基地项目落地并开工建设,南京国轩研究院挂牌并建设完成,储能电站项目建成且并网运行,每天可移峰填谷16.7万千瓦时电、节约电费约12.5万元……”

这是国轩新能源负责人在大会上报出的过去一年“成绩单”。“正是因为六合良好的营商环境,才促使国轩自2015年开始不断加大对六合的投资。2024年,南京国轩营业收入预计达到150亿元!”

六合区是南京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板块之一。剑指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该区已集聚以国轩为代表的新型锂电池生产、以日立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以苏美达机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及电力设备制造等一批重点企业,逐步建立起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电力的产业发展体系,新能源规上企业数量达58家。

在去年出台《推进产业强区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基础上,六合区委区政府“围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经济发展不充分这一当前最突出矛盾”,明确提出锚定“两个千亿”奋斗目标,扎实推进“2442”发展布局。

在这一布局中,“2”指“两个千亿”目标,即加快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制造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比突破40%;第一个“4”指“3+1”先进制造业集群,即构建形成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3个主导产业和航空航天1个未来产业,统筹好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农文旅产业;第二个“4”指“3+1”功能布局,在六合经济开发区、各街镇工业集中区等原有功能板块基础上,拓展提升雄州新城、龙袍新城、金牛湖旅游度假区3个产城融合片区,启动实施六合西站片区规划建设;最后一个“2”指“501科创产业带”和沿江北大道发展带,形成“双轴联动、双轴互动”新格局。

“2442”提纲挈领,六合区总体发展布局一目了然,也令外界更多看到六合的后发机遇和后发优势——随着城乡功能的不断完善、仙新路过江通道等交通路网的加快打通,六合区资源集聚效应加快显现。“都市北田园”区位,令其发展壮大科创产业、农文旅产业机遇和“近水楼台”优势越来越突出。

提速增效!聚焦“产业强区”

今年春节前,长江北岸501省道六合段附近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内,南航瑞为新材料项目团队刚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

公司检测包装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忙着检测一个个价值不菲的“小方块”。基于金刚石材料,该团队自主研发设计了新型芯片级散热材料及热管理解决方案,正成为核心芯片高端散热材料的引领者。该公司已与中国电科集团、航天科工等标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不久便获得两轮共6000万元社会资本融资。

近两年,六合区新崛起的“501科创产业带”令外界瞩目。它以六合产业科技创新港为牵引带动,沿501省道布局建设龙袍产业片区、新材料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数控机床产业园、南航国际创新港、万洋众创城等载体。可以预见的是,今年仙新路过江通道通车后,这一产业带将连接起江南仙林大学城、对接G312产业科技创新走廊,向北延伸到雄州新城,与江北大道形成“八字形”交会,后期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从规划图变为施工图,六合产业科技创新港从“低调”启航到初见形象,目前已与南航、南师大、中国矿大、南工职大、郑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引入了包括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内的重大创新平台4家、央企校地联合实验室4个,相关人才和产业化项目53个,同时与中国商飞共建大飞机研究院、与中国通用共建江苏省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

以创新港为带动,六合把产业强区的突破点放在推动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上,今年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合作共建,通过嫁接高校创新资源,吸引集聚央企、人才和产业化项目转化落地,进而实现校地企互动融合、科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在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不断做大做强。

产业强区今年怎么干?大会重点部署了六合区经济发展提速增效“1+1+10”行动计划。借用“大部制”思路,该区在组织体系层面建立1个提速增效推进工作组、1个综合经济统筹办公室,聚焦10个关键核心指标,组建10个推进专班,全力推动产业实力榜、招商热力榜、项目活力榜、创新动力榜、收入财力榜、服务能力榜“六榜打擂”,以经济发展提速增效为“两个千亿”目标夯实年度工作基础。

三级联动!聚力“富民强村”

“新春第一会”是未来一年工作重心的“风向标”。富民强村,今年被六合区放在了突出位置。

除了国轩新能源、利德东方橡塑、南京特种电机厂等制造业企业,南京东晨鸽业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也是本次大会上的“主角”。该公司成立的联合体共有养殖户500余户,户均年收入达18万元。未来一年,预计将增加100个农户,户均收入达20万元,通过发展壮大鸽业产业,助力富民增收、乡村振兴。

只有产业强,民才能富,集体经济强,农民才能更好地富。六合区明确,要把都市田园的突破点落实在富民强村上,紧扣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2025年达到500万元、2024年达到450万元的目标,全面推动三级联动赋能行动、资源盘整强能行动、振村项目蓄能行动。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在村集体经济增收上,六合将认真落实区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挂钩联系服务村集体经济工作要求,压紧压实各街镇和村社区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两委”班子和带头人作用,找准提升路径,持之以恒推进落实。

会上,印发六合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办法相关文件,从区级层面加强政策供给、强化项目带动、实施资源盘整,助力各街镇各村社区主动作为、干出实效。作为“三农”工作牵头部门,六合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将突出聚焦保障供给、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改革创新,擦亮“中国生态粮油示范区”“中国生态籼米之乡”两张“国字号”名片,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富民强村筑牢“底色”、打造特色、提升本色、凸显亮色。

今年,六合区还将实施“个十百千万”绿化工程,实现薄壳山核桃等经济林果种植新增折合面积万亩以上,新增茶园3000亩,培育乡村“绿宝盆”;用好省农发行不低于100亿元授信支持,加快一批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实施;鼓励农民以自营、出租、合营、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发展庭院经济,确保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同期经济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收入增速。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