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熊孩子这一行为太有“杀伤力”!医生提醒:这样的问题并不少见

近日,陈先生捂着耳朵,慌慌张张地来到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原来陈先生有个宝贝女儿刚上幼儿园,“宠女狂魔”的他经常陪着女儿一起玩耍,一天女儿闹着要给他掏耳朵,刚用手捂住右耳,谁料想女儿的小手就将棉签伸进了他的左耳朵里,一阵剧痛后,陈先生感觉左耳“漏气”了,嗡嗡响。经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徐秀娟检查后发现陈先生左耳外耳道擦伤、鼓膜后方穿孔。幸运是陈先生穿孔较小,经保守观察,穿孔会慢慢愈合。

徐秀娟说,这样的案例并不是极端个案。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情况容易导致鼓膜穿孔。耳朵敏感、脆弱,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如掏耳朵、用力擤鼻涕、打耳光,甚至一个激烈的喷嚏等都会伤害我们的耳朵,鼓膜穿孔就是一种常见的耳部损伤。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即将到来,记者邀请到医生为大家科普。

鼓膜藏得很深,位于外耳道底部,是外耳道和中耳之间的屏障,系一层椭圆形、半透明薄膜,与外耳道有一个约45度的夹角。鼓膜很重要,尽管薄如蝉翼,但可以传导声音,也可以防止异物进入中耳,还可以承受一定的气压和水压并抗感染。

但同时,鼓膜也很脆弱,徐秀娟介绍,鼓膜穿孔在门诊比较常见,用棉签、耳勺、发夹等硬物清理耳道时,用力过猛或过深,都可能直接捅破鼓膜,尤其是掏耳朵时不小心发生碰撞。此外,像扇耳光、感冒、鞭炮巨响也有可能导致鼓膜破裂。

导致鼓膜穿孔的因素有哪些?

最常见的鼓膜穿孔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耳外伤,另一个是炎症。

(1)耳外伤

直接外伤如头部受外伤,合并颞骨骨折损伤了鼓膜;挖耳用力过猛或被别人碰撞等。

间接外伤如大气压力发生急剧变化时,飞机快速下降、潜水、巨大响声等将鼓膜震破。甚至在坐直梯时,电梯速度非常快,在压力骤变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鼓膜破裂。打耳光也可击伤鼓膜,发生穿孔。中耳腔内气压急剧上升,发生内外气压不平衡,如用力擤鼻等原因。

(2)炎症

炎症所致的鼓膜穿孔大多是急性中耳炎和急性外耳道炎。

导致鼓膜穿孔的感染多源于中耳,儿童最容易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引起鼓膜穿孔。由于中耳道与咽鼓管相通,咽喉部的细菌、病毒会逆行到中耳,引起中耳炎,炎症的分泌物会刺激鼓膜从内至外破裂。这也是为什么患者提到耳痛、耳溢液、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时,医生会问“最近有没有感冒”。

而急性外耳道炎患者,多有不良掏耳习惯,反复挖耳炎症初始分布外耳道,后进一步波及鼓膜,鼓膜表面有炎症渗出及肉芽生长,炎症进一步刺激可导致鼓膜穿孔。

鼓膜穿孔可以自愈吗?

鼓膜发生破裂以后,通常患者可以感觉到耳痛、听力减退以及耳鸣的发生,还会出现少量出血以及耳内闷塞感的症状。少了鼓膜的保护作用,也使细菌、污水、异物容易进入中耳腔,造成反复发作的中耳炎。

外伤导致的鼓膜穿孔,如果穿孔比较小,不伴有感染,自愈可能性大。愈合期间要保持外耳干燥、禁用滴耳液,可适当抗炎预防感染,大多数患者在两周到一个月左右愈合,如果超过三个月没有愈合,或是铁器导致的鼓膜穿孔,或伴有耳部其他结构的损伤,建议及时就诊。

急性炎症所致的穿孔在通过恰当的药物治疗,感染控制后可逐渐愈合。炎症较重的患者,穿孔较大,炎症控制后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如果长期不能愈合,可行手术修补。

生活中如何避免耳损伤?

(1)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避免来自鼻咽部的感染。部分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注意不要用力擤鼻、打喷嚏等。

(2)及时治疗中耳感染,防止病变进展导致鼓膜穿孔。

(3)鼓膜有外伤时,注意防水入耳,避免游泳,在洗头、洗澡时做好防护工作。

(4)避免用尖锐物品清理耳道。耵聍对于耳道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若耳内有硬化的耵聍,应到耳鼻喉科门诊,请专业医师操作。

(5)养成健康的用耳习惯,减少噪声对耳朵的影响。不要长期待在爆炸声、鸣笛声、巨大的音乐声等环境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用双手按压住耳朵,或者张大嘴巴。

通讯员 沈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责编:赵晶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