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走在前列 | 勇担使命,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前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勇担使命,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前

“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摆在首位的都是科技创新,明确要求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牢记嘱托,全省科技工作者抢抓先机、奋楫笃行,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提升产业全球竞争力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3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3.2%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为49.9%,两项指标均提前两年完成省“十四五”目标。

紫金山实验室展厅展示的科研成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攻坚核心技术,

重大原创成果成绩喜人

稳态光电转换效率达24.5%!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再次刷新全钙钛矿叠层组件的世界纪录,为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的量产和商业化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发展清洁低成本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实现‘双碳’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技术保障,也是江苏产业科技创新突破的发力点。我们正在持续加快研究步伐,加速新型钙钛矿光伏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谭海仁说。

去年,我省取得刷新世界纪录的高效率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国际首例人工血管组织芯片、“问天Ⅰ”类脑计算机等重大原创成果。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去年底我省发布《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48项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创设5个攀登项目,支持省杰青、优青和青年基金项目1100余项。

为持续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省去年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实施89项产业前瞻研发和85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取得全球首条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线、填补国内空白的碳化硅外延设备、全球最大吨位悬臂式隧道掘进机等重大突破。同时,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组织方式实施27个科技攻关项目,牵头8项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部省联动推进“先进结构复合材料”“可再生能源”专项,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提升实验室能级,

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

“原始创新、顶天立地、世界一流、不可替代!”近日,记者走进紫金山实验室大楼,16字愿景映入眼帘。8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一6G综合实验室,详细了解推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等情况。

“总书记的关怀是我们技术攻关的最大动力!这8个月,我们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尤肖虎告诉记者,实验室重点布局瞄准全球引领的6G前沿技术研究,国家6G总体技术研究项目和国家实验室项目顺利完成预期目标。目前,6G科研团队正忙着开展空口校准和相干协作传输试验,已完成关键试验数据的采集和试验数据分析,其结果将为6G频谱效率进一步提升提供重要支撑。“我们将努力开创新的技术与产业发展路径,全力推动一批领先性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在东数西算、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新兴应用场景开展应用,为助力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尤肖虎表示。

为提升创新策源力和原创力,我省扎实推进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苏州实验室桑田科学岛总部基地,将组织实施自主预研项目16项;太湖实验室深海空间站重大项目通过中央科技委员会审议;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加快筹建;去年一年,我省还获批建设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累计达31家,江苏省实验室联盟成立运行,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壮大。

夯实主体地位,

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最新数据显示,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1万家;去年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7家,均居全国第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为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我省积极探索由企业出题、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今年1月,新一批江苏省创新联合体试点名单公布后,由我们牵头成立的‘人工智能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便迅速开展行动。”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俞凯告诉记者,联合体由11家成员单位组成,集聚技术、产业链和金融等资源,并形成明确的、体系化的分工合作机制,有效加速了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我们已在智能家居、智慧社区、两轮车智能化升级、金融、教育、电商等领域取得初步成果,未来创新联合体将进一步发挥作用,助力提升我国语言智能的技术发展速度和应用水平。”俞凯说。

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去年,我省出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0条政策和支持民企参与重大科技创新12条措施,举办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对接会,新增科技贷款超2200亿元,发放“苏科贷”超100亿元。目前,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约占全国的17%,新增科创板上市公司14家、总数110家,均居全国第一。

推动产学研合作,

开放协同创新再扩容

142家大院大所大学的600多项最新科技成果现场发布、850多家企业的1000多项技术创新需求深入对接……去年9月举办的第二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通过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不断拓展开放协同创新空间。

身处长三角,我省加速科技资源集聚转化,用创新协同实现互惠共赢。江苏产研院携芯三代半导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第三代半导体SiC外延设备在大会上亮相,这款高精度、高集成大型芯片生产的关键核心设备,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外延设备亮相后,对接洽谈的业务不断,大会创造了更加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江苏产研院副院长郜军说。

促进全球范围内产业科技创新合作,江苏正勇往直前。去年,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正式立项;科技部设立部省推进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专责小组,与新加坡、中国香港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合作交流大会成效喜人。今年1月,全球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我省举办,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科学家和高校院所、金融界、企业界代表参加会议,长三角国创中心极限精测与系统控制研究所所长、苏克斯科技公司CEO汉斯·杜伊斯特认为,江苏拥有完备的产业集群、制造业集群,为国际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更多可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蔡姝雯 张宣 杨频萍

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抢占世界科技前沿

紫金山南,九龙湖畔,这是南京未来网络小镇所在地,也是紫金山实验室的“坐标”。自2018年揭牌成立至今,紫金山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在未来网络、B5G/6G通信、网络安全等领域进行研究创新,创造了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多项“全球第一”。

“9年前,总书记给我们布置了‘作业’,去年7月总书记来考察,我借这个机会认真汇报了9年来我们取得的研发成果,他听了非常高兴。”紫金山实验室荣誉主任刘韵洁表示,在深受感动和鼓舞之余,他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2023年,紫金山实验室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在网络通信和安全方向上取得重大突破。首先,针对未来网络关键技术,实验室原创提出服务生成网络(SGN)等理论,并成功突破大规模确定性网络流量在线调度系统和TSN跨广域互通与协同试验平台关键技术。实验室还持续完善中国原创的内生安全理论技术体系,出版专著《内生安全赋能网络弹性工程》,为网络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刘韵洁介绍,除了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外,紫金山实验室还致力于技术成果的应用和落地。在工业互联网场景,实验室建设“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在6G通信关键技术方面,紫金山实验室的研发成果已经应用于阿里集团等企业,并与运营商合作开展了垂直行业应用示范。同时,内生安全系列产品在多行业完成应用部署,拟态防御产品在电信、网信、金融等多行业得到应用。

“2024年,我们将奋力推进实验室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刘韵洁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易臻 张宣

突破核心技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位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诚信大道的南瑞集团智能制造生产区车间,机器嗡嗡作响,各条生产线全力运转,每条生产线上方的屏幕清晰显示当前的产量和生产计划;实验室里,处处可见科研人员埋头操作、研讨交流的身影。

“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是南瑞长期以来科研产业协同发展的理念。”深耕电网安全稳定控制领域30多年的“央企楷模”、国家电网公司首席专家、南瑞集团首席专家薛峰告诉记者,以应用为目标进行科研创新,始终是南瑞科研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2023年,南瑞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在基础研究能力上实现新提升,获批建设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攻克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基于国产芯片的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挂网运行。同时,一系列新兴业务加快发展,IGBT、储能、海上风电、机器人等新兴业务取得新突破。

谈到未来计划,薛峰说,围绕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需求,南瑞集团将进一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深化电网安全稳定风险量化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同时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全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易臻 张宣

加强自主研发,构建产业创新集群

打开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科技创新“成绩单”,最亮眼的莫过于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超4000亿元,形成了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产业创新集群。作为创新主体的科技企业,也不断以自主研发硬核实力助力产业实现“自主可控”。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首站便是苏州工业园区,在园区展示中心听取苏州市产业发展和园区整体情况介绍,察看创新发展成果展示。

当时集中亮相的一批科技创新产品中,就有苏州同心医疗科技公司研发的“人工心脏”。时隔8个月,同心医疗再次传出好消息——“人工心脏”产品取得新突破,将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更便利、更安全、更可靠的使用体验。

人勤春来早。2月25日,全球第四个科学计算与系统建模仿真平台MWORKS 2024在苏州举行发布会,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新发布23个新产品,大幅更新14个产品,为世界提供科学计算与系统建模仿真平台的中国选项,为各行业装备数智化转型提供统一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计算底座。

在加快实现工业软件自主可控的道路上,同元软控深耕不辍,此次发布的是目前国内最完整的自主科学计算与系统建模仿真平台。“我们时刻将总书记的话记在心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坚持自主研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元软控董事长周凡利表示,面向装备数智化,将持续融入工业创新,联合各方力量,共创自主可控的先进软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蔡姝雯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