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节气话养生 | 惊蛰至、万物长,疏肝养阳保安康

明天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这时候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所以取名“惊蛰”。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可见在春季,天地一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惊蛰节气处于乍寒乍暖之际,这时候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应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像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侯莉莉介绍,惊蛰时节万物生发,最适合人体增养阳气,养生应以清肝养胃为主。

饮食清淡,养肝益脾

惊蛰时期气温迅速升高,气候比较干燥,易使人口干舌燥,即“春燥”,故应多食多汁水果及生津润燥的食物,如甘蔗、梨、银耳、莲藕等。

春季与肝脏相应,故饮食方面应顺肝之性,使五脏和平。可以多食用一些助肝疏泄的食物,如荠菜、茼蒿、菠菜等,既助升发阳气,又有清肝热的作用。

惊蛰前后肝气正旺,易伤脾气,故可多食用山药、大枣等性味平和,又补益脾气的食物。同时,在饮食上,还要注意减少摄入温热性太强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牛肉、羊肉等,防止春季火热上炎。

如何通过食物来“养阳”?侯莉莉表示,食物疗法在日常养生保健中非常重要,食补法需要根据阳气不足的证候,辨证论治,如心阳不足的人多吃大枣、桂圆,脾阳不足的人日常多食羊肉、山药或者菟丝子,肾阳不足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如胡桃仁、韭菜、黄鳝等。

正确起居,顺应天时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春三月要“夜卧早起”,(但不晚于11点,不早于6点),即要减少睡眠时间,以顺应春季白天延长,夜晚缩短的变化,从而促进人体之气的升发。此外,在睡觉之前,尽量做到摒弃杂念,心情平和,有助于入睡。睡前可用温水洗脸,热水泡脚,按摩面部、揉搓脚心,促进气血运行,安神宁心,利于入睡。

侯莉莉提醒,不要过分劳累。过分劳累会使人体质下降,使疾病容易乘虚而入。此外,阳气主“动”,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可表现为不爱动,此时阳气会更不足,形成恶性循坏,因此如果想提升阳气则需要进行适量运动。

人们在惊蛰春分之时要注意保暖,保证睡眠时间,起居有规律,适当锻炼。有条件的朋友们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踏青、慢跑、晨练等,锻炼身体,调动自身的阳气,增强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但注意少去人口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以免感染或传播流行性疾病。

心态平和,避免暴怒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中医学上,以“四季”配“五脏”,春季属肝,失眠、高血压、中风等肝的病证,常会在春季复发或加重。中医很早就提出“春宜养肝”的说法,春季只有保持肝脏的生理功能,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

侯莉莉提醒,惊蛰时节,是由“静”转“动”的关键期,最适合养肝。肝之阳气升发,易动怒,因此要戒暴怒,更忌心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遇到事情,要控制情绪,忌妄动肝火。

养生调摄应从情绪做起,尽量保持积极向上的平和心态,保持心情愉悦,不要轻易动怒,也要防止抑郁情绪,以免引起肝火上行,导致眩晕、中风等疾病的发生。建议多听舒缓音乐、多进行户外运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图源 视觉中国

责编:乔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