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民日报在重要版面刊发“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系列述评,5篇述评分别以“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牢牢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注意把握和处理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四个关系”“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为题,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和党中央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分析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深入反映各地区各部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和新成效。
述评①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摘要: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
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是任务艰巨、挑战严峻,越要洞察时与势、把握稳和进、悟透立与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担当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夯实“稳”的基础,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稳是大局和基础。像我国这样大体量的经济体,一年的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充分保障就业民生,才能为“进”创造稳定发展环境。
稳预期,发展更有信心;稳增长,发展更有底气;稳就业,发展更有温度。
激发“进”的动能,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
“进”是方向和动力。以进促稳,就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掌握战略主动、增强发展韧性,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预期和新的动力。
“进”,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之进;“进”,是区域协调发展之进;“进”,是扩大高水平开放之进。
注重“立”的实效,加强前瞻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做好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立”和“破”的次序,更加注重“立”的实效,加强前瞻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占据主动,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
——统筹兼顾,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
稳和进、立和破,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应当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做到统筹兼顾、辩证对待。
坚持在大局稳定中推动发展,在开拓进取中筑牢根基,在循序渐进中破解难题,中国经济大船必将乘风破浪,驶向高质量发展新航程。
原文刊发于2024年02月28日第01版
述评②牢牢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摘要: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必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五个必须”,以奋斗的精神、实干的姿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这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时代要求;这是应对纷繁复杂国际环境的内在需要。
坚持“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经济发展是一个供给与需求相互影响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找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的有机结合点,才能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开辟广阔空间。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推动供需协同发力,不断打通断点堵点卡点。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锐意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扩大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更加注重制度型开放。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发展是基础。不断壮大物质技术基础才会更加安全,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促进高水平安全。
安全是底线。守护和扩大发展成果,要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中国式现代化涵盖了最广泛的社会诉求、最多样的人群和思想动态,体现了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就是最大的政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就要在党的领导下形成最大同心圆,团结最广大人民,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共同奋斗。
今天的神州大地,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一个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的中国,正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未来。
原文刊发于2024年02月29日第01版
述评③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重点、把握关键

摘要: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九项重点任务,绘就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施工图”,充分体现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发展智慧。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针对“有效需求不足”,部署“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针对“社会预期偏弱”,部署“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针对“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部署“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畅通“供”与“需”,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
——协调“城”与“乡”,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
——把握“稳”与“进”,进一步夯实发展底盘。
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坚持精准施策,抓住“牛鼻子”、把握“关键处”;一方面,保持战略定力,接续发力、久久为功。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宏伟蓝图才能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创造性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我们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行稳致远。
原文刊发于2024年03月01日第02版
述评④注意把握和处理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四个关系

摘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走过2023年,我们愈发坚定:既要坚持以质取胜,开拓发展空间,也要保持合理增速,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发展底气;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发展根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发展空间。
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
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正是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的体现。
——协同发力,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精准施策,惠企政策接续发力。
——深化改革,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把握和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九项重点任务中,一项就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发展是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民生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助力扩内需、稳收入、促消费,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把握和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端稳两个“饭碗”,让压舱石更坚实;锻长板补短板,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系统发力,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一个大国的崛起,绝不可能是轻轻松松、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炼和斗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文刊发于2024年03月02日第02版
述评⑤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摘要: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正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奋力推动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强调实干、注重落实,这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新年新作为,各地区各部门出政策、亮真招、抓成效,高质量落实好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形成了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和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不折不扣抓落实,就要做到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心领神会、完整准确全面落实,使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有力的行动,脚踏实地、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
雷厉风行、马上就办,体现的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奋楫争先的责任担当。新征程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来自每一个人只争朝夕的奋斗与创造。
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推动高质量发展,干部是决定性力量,作风是关键性因素。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全党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主题主线,明确目标任务,突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与做好开局之年工作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明显成效。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各地区各部门精准施策打出组合拳,让基层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工作落实,让经营主体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同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具体实际,聚焦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明确主攻方向,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精准谋划、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使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精准落地、产生实效。
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敢作善为抓落实,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敢作善为抓落实,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政绩观、发展观是否对头,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
新的春天,新的出发,沿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坚定向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更好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原文刊发于2024年03月04日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