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你好,这里是江苏!|平江: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节气。“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当此时节,桃红柳绿,春雷乍响,蛰虫初醒,标志仲春开始。让我们一起在江南“邂逅”万物生发,来认识江南水城风貌的典型代表——苏州平江路。

平江之名,由来已久。据《乾隆苏州府志》“建置沿革”记载,苏州得名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率先出现了“平江军节度”的称呼。在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至元末(1367年)254年间,苏州府城一度被称为平江府,意为大江大河“至此渐平”。明朝之后,恢复为苏州城称谓,但平江作为路名留存,见证了这段历史。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平江路全长1606米,北接拙政园历史街区,南眺罗汉院双塔。2009年,“苏州平江路”入选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成为古城保护发展的典范。

众多市民游客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玩。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面积约为116.5公顷,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现存整体布局与宋代《平江图》基本一致,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城风貌,是苏州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一曲出云霄,一梦入江南。岁月流转,平江路的格局、格调千年不变,而今更在活化保护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秉持“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理念,平江历史街区实现生活、文化、商业、旅游、社区良性互动与和谐相融。漫步平江路,感受苏州古城的悠然气韵与婉约风情,成为很多人假期出游的首选。

文字:白雪

摄影:张锋/视觉江苏

设计:葛逸潭

翻译:卫鑫

鸣谢: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责编:刘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