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往,成绩鼓舞人心。2023年,在丹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丹北全面争先高质量发展、领跑现代化征程,再次入选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镇,荣膺丹阳高质量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发展类一等奖、稳定类二等奖等一系列荣誉,续写了丹北新的荣光。
展望未来,蓝图催人奋进。丹北镇将在丹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抬头志在万里、低头绣花功夫”的干事状态,切实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光荣使命,为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丹北新实践贡献力量。
【现场】
2月19日上午,丹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丹阳创新发展大会,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在本次大会上,丹北镇获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争先领跑奖”中的“争实效”奖;发展和稳定重点工作考核发展类一等奖、稳定类二等奖;班子获评“严实和谐好班子”;丹北镇获评优质效能服务单位。
【延伸】
“稳”字当头
夯实经济发展“压舱石”
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2023年丹阳市丹北镇吹响“拼经济”的号角,以坚守勇毅笃行的担当姿态,勇挑大梁。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5.23亿元,同比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2亿元,同比增长25.13%,连续3年增长近50%;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70.53亿元,在占比接近全市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增速依旧超出全市2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应税销售634.4亿元,工业经济贡献度位列丹阳市第一。
向“新”出发,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全年21个市级以上重点产业类项目全部开工列统,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个,投资总额达66.3亿元。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14家。天工国际有限公司、江苏沃得集团、江苏飞达集团入选“江苏民企200强”。常诚车业江苏有限公司、迅驰车业江苏有限公司入选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优”字答卷
打造民生幸福“新标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丹北镇牢记嘱托,守好服务民生“保障线”。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放各类帮扶资金752.85万元。高标准全方位推进12项民生实事建设,完成前李线升级改造、新桥为民路铺装、后巷振兴路西延拓宽等工程,成功创成省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镇江首家“五星级便民服务中心”,长春唐家村上榜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丹北实验初中正式启用,埤城中心幼儿园扩建有序推进,环境“新面貌”焕发奋斗“新动能”。
“保”字托底
守好社会治理“责任田”
在推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过程中,丹北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纵深推进智慧消防全覆盖,系统推进企业星级化管理,闭环整改安全隐患9092个,隐患整改率达92.32%,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3年实现双下降。赵家、高桥安置房及问题楼盘等多项历史遗留问题有序推进,阳光信访系统按期办结率、责任单位满意率、责任单位参评率均达100%。深入推进“精网微格”工程,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中心社区、宝山等5个村成功入选丹阳市基层社会治理示范村。
【现场】
正月初十,春节假期刚过,丹北镇就吹响了全面复工复产的集结号:园区中、厂房内一派繁忙,各工业企业迅速进入火热的工作状态,开足马力赶制订单;项目建设现场,机械引擎轰鸣、水泥罐车不停运转、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到处一派加速生产、加快建设的复工复产场景。丹阳市委常委、丹北镇党委书记陆云飞带队,先后走进天工、沃得、飞达、长丰纸业以及新桥工业园内中小企业一线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企业复工复产、经营效益、安全生产等情况,鼓励各企业在新的一年坚定发展信心,鼓足干劲,抓早抓实抓主动,全速恢复生产节奏,持续创造新的业绩,为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开好头、起好步。
【延伸】
磨砺真功
做强项目“头版头条”
扛旗夺牌,与时间赛跑,吹响招大引强“集结号”,打响项目攻坚“发令枪”。
丹北镇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实体经济的增量之源、发展之本,充分激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因子”,争当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坚持以最高效、全流程、跟踪式服务为项目建设做好保障,全力抓好2024年总投资90.5亿元、年度固投25.6亿元的30个重点产业类项目,特别聚焦大赛璐安全气囊、新泉新能源汽车内饰件、众立生智能化绿色包装等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确保新建项目快开工、竣工项目早达产。
以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为动力,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及新业态经济为主攻方向,以丹北招商地图为索引开展精准招商,切实推动9个总投资31.74亿元的在手在谈项目取得实效,力争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2个、30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1个。
主动策应“两区四园”布局,充分利用好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及装备产业园,加快对接园区内总投资50余亿元的19个拟落地项目。整合提档村级工业园承载力,“一企一策”推动老旧厂房改造提升,加大低端产业腾笼换凤。加紧群楼、金桥、姚家弄等宅改项目土地流转,确保2024年盘活闲置低效及批而未供土地不少于800亩,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
苦练内功
固牢企业“根基根本”
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理念,高效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瘴痼疾,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
提质增效优服务。以丹北镇“镇江首家五星级便民服务中心”为载体,在项目审批、立项、列统等方面精准跟踪服务,持续擦亮丹北镇“金牌店小二”招牌。
纾困解难强支撑。深化落实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一企一专班”扶持天工国际、林泉集团、迅驰车业、长丰造纸等重点企业开展股改上市、兼并重组,舞好优质“龙头”。深化“政银企”合作机制,引入天逸供应链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加速推动路网改造升级、新桥高品质地产项目落地,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梯次培育厚家底。加快“智改数转”步伐,扩大天工国际“零地增效”、常诚车业“5G车间”、诺得网络科技“智能仓储”等示范效应,打造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全面形成多层次、雁阵式企业梯队,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5家。
淬炼硬功
兜牢民生“底线底板”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成效直接关系着地方发展的繁荣与稳定。丹北镇坚决扛好工业重镇担当,坚持见微知著、抓早抓小,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坚持依法促善治。抢抓经济发达镇创建机遇,统筹“三官一律”、警格+网格协同发力,将法治建设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数字内核”推动社会治理提档升级,整合集成指挥中心数字化、场景化手段运用,重处“两违”、非法倾倒固废等行为,推动审批、执法各环节互联互通、闭环运转。
厚植绿色新基底。坚决做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销号,高频次开展“散乱污”整治,加快实施后巷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持续开展新一轮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引导企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全力防险保安宁。前移攻坚关口,系统推进企业星级化管理、第三方考核制度,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扩大“智慧消防”覆盖面,以无死角检查、全覆盖技防、闭环式整改将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