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动态要闻 > 正文
专家建言: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水平法治保障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代表委员围绕该主题纷纷建言献策。那么,从法治层面来说,又该如何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保障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法治政府研究所所长、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吴欢。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水平法治保驾护航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原创概念。”吴欢介绍说,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吴欢表示。

概括而言,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水平法治的保驾护航。”吴欢说,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认为,生产力变革是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先进生产力必然会提出符合其发展需要的新型法权要求。反过来讲,法治建设必须服务保障生产力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制约因素还大量存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这就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法治领域改革,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法治上层建筑,以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吴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因此,江苏要积极走在前、做示范,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立法制度供给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出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吴欢认为,在中央层面,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研究推进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有关伦理、道德、安全等重要问题的前瞻立法,及时修订完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集成电路等方面专项立法。统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及时修订完善市场准入退出、产业融合促进和强链补链延链等方面立法。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及时修订制定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以及国家科学基金管理立法等。

就因地制宜来看,具备良好条件和能力的地方要抢抓机遇,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通过立法制规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体到江苏,要加快研究制定数据条例、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促进条例、关于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等,及时修订完善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等,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提供优质制度供给。”吴欢说。

围绕构建高水平经济体制谋划法治领域改革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吴欢指出,要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同时,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通过推进试点任务、实施重点工程、创新政策机制等举措,在强化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等方面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促进先进生产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

此外,还应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进一步夯实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制度基础,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强与国际通行规则的对接,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强化法治引领示范

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因地制宜推动区域法治发展,是融入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的积极行动。

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重要一翼、长江经济带重要板块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汇点,是全国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枢纽,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枢纽。

吴欢表示,江苏要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江苏新实践,及时立法制规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为加强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的执法协同和司法协作贡献江苏智慧,创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等保护传承利用。

同时,江苏要积极探索建立联席会议、政策协同、立法会商、执法协作和司法交流等机制,加强同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制度化对接,携手开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赛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产业链条国际化建构,以区域法治先行示范成果彰显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辐射带动效能。

围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法治激励机制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用好用足发展信心这个宝贵财富,同时守好抓牢安全生产这个底线红线,健全完善和科学运用两方个面的法治激励机制。”吴欢认为,一方面,要以党带群提振发展信心。要激励党员干部坚定信心,通过真抓实干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把主题教育探索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健全一系列行得通、做得实、长期管用的制度机制,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要健全社会共享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同时释放政策红利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另一方面,要依法依规抓好安全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强化预警监测,落实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地区各部门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把各项制度措施落细落实落到位,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安全风险预警监测、落实安全事故应急措施,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应巧玲 实习生 纪淑龄

【本文参考了吴欢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20&ZD004)阶段性成果部分内容】

责编:于英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