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苏首部茶叶地方性法规发布 洞庭山碧螺春茶保护有法可依

交汇点讯 春茶上市在即,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迎来好消息。今天(3月8日),《苏州市洞庭山碧螺春茶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对外发布。该条例通过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江苏首个关于茶叶的立法项目,也是全省首部规范单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及地理标志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洞庭山碧螺春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产自苏州吴中,历史悠久。“碧螺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颁发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农业产品“国家级双遗”。2022年,洞庭山碧螺春又作为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作为江苏一张重要的农业和文化名片,近年来,碧螺春茶保护及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由于太湖洞庭东、西山地域狭小,碧螺春年产量较低。农户经营方式较为分散,规模化程度低,也造成技术标准难以规范、品质难以控制等深层次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更为困扰大家的是,由于品牌公众辨识度不高,每年春茶季大量外地碧螺春茶冲击市场,严重扰乱原产地市场秩序,损害了茶农利益。”苏州市吴中区天王坞茶果场负责人姚益林坦言。

针对这些痛点、难点,《条例》从建立茶园保护制度、完善品牌保护机制、加大茶产业扶持力度、促进茶文化保护传承等内容,作出7个方面27条规定,覆盖洞庭山碧螺春茶种植、制作、销售、监管全流程。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谢天汉介绍,为了解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覆盖面的问题,《条例》规定了开发洞庭山碧螺春茶数字化管理系统,为茶叶提供“身份证”,实现洞庭山碧螺春茶数字化、可追溯管理。同时,为避免其他品种碧螺春假冒洞庭山碧螺春销售,《条例》还规定茶叶集中交易市场内的经营者在销售碧螺春茶时,应当在经营场所明显位置如实标明茶叶产地、生产者等信息等。

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周晓春表示,《条例》中规定的种质资源保护、专用标识保护、茶文化保护名录等内容,也体现了苏州市及吴中区近年来对洞庭山碧螺春茶保护工作积累的相关做法及成效,为全省特色农产品保护及产业发展立法提供了既有经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盛峥 雷霆

图片由吴中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李仲勋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