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盛会观察|“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

龙年春节,电影《第二十条》全国热映,艺术地诠释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司法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到,2021年至2023年,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事实证明,“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刑法“第二十条”正在持续落到实处。

“第二十条”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该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虽然刑法规定了较为完善的正当防卫制度,但其相当一段时期却由于种种原因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得到全面适用,其中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

以2018年最高检直接指导下办理的昆山反杀案为分界点,司法机关近年来依法办理了赵宇见义勇为案、河北涞源反杀案、浙江盛春平案等一批社会高度关注的正当防卫案件。2020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部联合公布了《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分别规定了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和特殊防卫的具体适用,并提出了正当防卫的起因、时间、对象、条件等十方面规则。新规出台后,人们最大的感受是“终于不是谁能闹谁有理了”。这一变化体现了法治的初心,守护了社会最核心的价值关切,“鼓励正当防卫”也推动了全社会对“法不庇恶”的信心。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也特别提及了一个触及“第二十条”的案例:付某酒后夜间到马某家砸门、叫嚣杀人,马某告知其找错人并报警,付某不予理会并砸碎多片窗玻璃,马某持刀出门制止,付某与其厮打,马某手、背部受伤,付某被刀伤多处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法院认定马某属正当防卫,宣告其无罪。现实远比影视更生动、更精彩。普通民众看见的都是最后的结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才是法治教育的最好素材。

电影《第二十条》借角色之口喊出: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我们要相信法律的公正,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坚决向不法者亮剑。法律允许防卫人为制止不法侵害而行使防卫权,这不仅可以有效震慑不法侵害人甚至潜在犯罪人,而且可以鼓励人民群众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体现“正义不向非正义低头”的价值追求。

胡波)

责编:魏晓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