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李鸿彬:建好育人“生态圈” 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李鸿彬建议,积极构建良好的育人“生态圈”,着力破解教育负担过重问题,让学生各展所长并得到积极正向评价,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当前,国家大力推行的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良好成效,但教育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李鸿彬通过调研发现,学生与学生、学校与学校之间竞争氛围浓烈,教育被竞争与单一的评价所替代。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依然感到焦虑,为孩子安排繁多的课外辅导课程。这种揠苗助长式教育,不但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还增加了孩子的学习与心理负担,压制了孩子潜在素质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发展。

近几年来,国家围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扭住招生考试与评价机制这个“牛鼻子”,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何将这些政策落细落实,让各有特长的学生各展所长?李鸿彬建议,从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阶段育人方式改革力度,设置更合理、更多元的评价与招生政策,出台更合理、更科学的教育资源调配政策,积极营造相关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一步完善鼓励生育政策等六方面综合施策,着力破解教育负担过重问题,化解教育焦虑。

“家长对子女学业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对子女将来就业与发展的焦虑。”李鸿彬认为,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就业政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性的建设完善与实效评估。立足实际,扎实系统做好市场化就业岗位开发,扩大政策性就业岗位规模,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激发各类优秀人才的创造潜能。

“以前的独生子女政策,每个家庭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让孩子接受所谓最好的教育,但可能不是最适合的教育。”李鸿彬认为,当每个家庭有多个孩子后,教育观念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会作出更理性务实的考虑。可以通过优化生育政策,减轻家庭生育的经济负担和时间压力,为广大家庭提供更充足完善的生育支持和保障,促进人口平衡发展。

此外,李鸿彬还建议要在全社会营造更加公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科研、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投入,努力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学校之间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上的差距,推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各级政府部门要引导学校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提升、顺应个性成长放在突出的位置,为学生创造更加公平宽松的学习环境,包容独特性,关注创新品质培养,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通讯员 宁人宣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