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智改数转网联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现实需要。南京市江宁区作为首批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已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前十,在推动“数实融合”方面作了系列创新探索,推动全区数字产业生态加速形成,为全省各地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推动新型工业化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数实融合”,锻造新质生产力
江宁区现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其中“装备制造(智能电网装备)示范基地”连续三年被工信部评为五星级产业示范基地。2022年该区作为南京市唯一地区入选省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地区。2023年更是交出了“智改数转网联”的亮眼答卷:7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数量占全市半壁江山,排名全市第一。
培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引领发展的标杆示范项目。该区依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培育了一批“智改数转网联”项目,示范标杆创建工作走在省市前列。截至目前,累计获评1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9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2家企业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称号,9家企业获批江苏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55家企业通过星级上云企业认定。
构建形成加速壮大、协同发展的数字产业生态。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共354家,1—12月份实现产值达1659.1亿元。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239家,产值达1385.6亿元;数字技术应用业企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企业共115家,产业规模为273.5亿元。
推动建成优质高效、专业适用的服务体系。涌现出菲尼克斯、南瑞继保、埃斯顿等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其中,华为(南京)沃土工场为150余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10%—18%,降低经营管理成本5%—15%。
布局建成高效协同、日趋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累计建设5G基站超4300座,总数居全市首位。7个园区获批南京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园称号,江宁开发区和滨江开发区入选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培育对象名单。中兴通讯滨江5G智能制造基地“5G+智能物流”项目入选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实践典型案例, 所提供的相关行业解决方案已在工业制造、港口、轨交、能源等15个典型行业超百个场景中应用。
“一企一策”,抢跑“数智”新赛道
新征程上,江宁区牢牢把握“智改数转网联”这把通往新型工业化的“要”匙,在示范标杆打造、产业生态构建、政策制度引导、要素服务保障等方面均作了有益尝试。
培育标杆示范项目,引领制造业升级。深入推进智改数转,鼓励引导企业在智能装备、智能车间、智慧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快构建“大企业示范引领、中小企业融入跟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格局。同步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引领工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专项行动,培育创建一批示范引领作用强、综合效益显著的省级以上试点示范和典型标杆,加快形成“一行业一标杆”,带动各类中小企业快速形成信息化能力。
整合产业资源平台,赋能制造业增效。一是加快培育领先服务商。专班化推进智能制造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全区累计培育国家、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优秀服务商20余家。二是大力推广优秀解决方案。依托中国(南京)软博会等重大展会,积极推广典型企业及案例。支持工业软件技术攻关及推广应用,构建“融合应用”“软硬并重”的发展格局。三是强化工控网络安全保障。以分类分级试点的方式,累计培育各类省级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防护星级企业17家。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产业支撑。坚持把新基建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努力方向,超前布局、强力推进,持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一是提高新基建覆盖范围。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工业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等应用基础设施,推动5G和光纤网络向“联设备、拓市场”延伸,引导企业建设虚拟化“数字车间”“数字工厂”。二是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探索分级分类平台建设推广模式,中汽创智、卫岗乳业、复创智能制造3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累计接入企业12246家、标识注册量达39.4亿、标识解析量超15.1亿次。
强化政策服务保障,构建良好发展生态。区委区政府高站位部署、高力度推进、高质量实施智改数转工作。建立区街联动、政企互动的工作推进体系、指标统计监测体系和评价考核机制,清单化推进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等十项重点任务。建立常态化、全方位的宣传与培训机制,鼓励和帮助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建立高质量、高标准的服务保障体系。以政府采购和市场化相结合,遴选优秀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解决方案供应商,助力广大中小企业迈出“智改数转网联”关键一步。
把握主动,构筑发展“强引擎”
深化智改数转网联赋能,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路径。透过江宁“智改数转网联”的生动实践可以看出,以智改数转网联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必须强化企业主体,推动分类施策、分级培育。企业是智改数转网联的主体,应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重点发挥“龙头”“链主”“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凝聚转型发展共识。
必须强化供给支撑,加快构建一流的数字产业生态。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底座。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着力打造驱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新引擎。
必须强化政策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推动作用。政府制度和政策引领是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的重要驱动力。应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精准协同、优质高效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多主体参与、多层次推进的工作机制。
必须加强要素保障,优化企业转型发展环境。既要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在技术、财税、服务、人才等方面加强资源支持,又要在全社会形成统一认知和行动自觉,共同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取得新成效。
陈英武 容书超(作者分别为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均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江宁实践调研基地特约研究员)